学前教育的均衡化发展及入学准备
当前基础教育,尤其是幼儿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政府、公众和学者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因为它是确保教育公平,进一步确保社会公平的基础。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教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冯晓霞指出:目前,仅从均衡发展概念的原则、内涵、实施策略、以及建设当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的角度来探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问题,仅从义务教育阶段来考虑均衡发展问题是存在一定不足的。国外诸多研究证明,不同文化背景儿童入学准备上的差异不仅直接影响他们入学之后的学习和发展,也影响到公共财政投入的效率,同时进而使得政府通过实施义务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美好愿望大打折扣,为此,不少国家纷纷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以此为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奠定基础。人们已经认识到入学准备不仅仅是儿童自身的问题,而是一个儿童和环境的互动过程。
“有准备的家庭+有准备的社区+有准备的社会服务+有准备的学校=有准备的儿童”这个公式表明:入学准备是由上述几个方面组成的有准备的系统。基于上述认识,冯晓霞教授具体介绍了西方国家的公共服务从慈善性向福利性再向教育性发展、事业的主体从私人行为向公众责任过渡的历程。在《渴望学习》一书中,美国国家研究院早期教育研究会报告指出:目前西方国家早期教育资助的主要方式是公共财政。例如:美国较早地把学前5岁儿童的早期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率先实施面向3-4岁贫困家庭儿童的早期教育补偿计划,即“开端计划”;逐步把免费教育普及到全体3岁到4岁的儿童;实施提高0-5岁儿童家长保育教育能力为目的的家庭教育方案;建立健全儿童福利和保育教育法规等等。这些措施都使得美国学前教育逐渐纳入公共服务体系。自1979年至1994年间,美国颁布的一系列了学前教育法律法规,诸如《儿童保育法》《儿童早期教育法》《儿童保育和发展固定拨款法》《社会保障法》,以及《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中,都进一步明确了政府在学前教育服务中的责任。特别是克林顿于1994年将《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作为法律形式通过,其中,“到2000年所有的美国儿童都要做好入学准备”的目标赫然列在首位,这就意味着美国把幼儿教育的均衡发展任务视为一项国家重要职责。
冯晓霞教授简要回顾了我国重视早期教育的传统,并进一步提出疑问:随着早期教育发展科学研究的传播,及我国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家长子女早期教育的重视程度更是前所未有,但是这是否足以保证幼儿在入学以前都做好准备了呢?我们学前教育是否能为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对此问题的回答,冯晓霞教授基于自己的调查研究得出了否定的答案。
冯晓霞教授重点介绍了她和她的研究团队北京市3类6所生源不同的小学新生进行的入学准备调查研究。这三类学校生源具有明显差别,第一类主要是农民和打工者子女,第二类学校生源为工人和市民,第三类是企业经理、干部、知识分子等。测查主要采用个别测试法及观察法,研究者上述6所学校的150名一年级新生进行了数学、语言、社会性和学习品质四个方面入学准备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三类学校学生在许多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仅以数学准备方面为例,在数与计算、量、时间与空间、关系与模式、统计共5部分内容21项测试中,仅有4项内容三组新生没有显著差异,其余17个项目三组两两之间或者至少有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最终均值比较的结果显示,在差异显著的各个项目中,第一类农民和打工者子女在社会性准备中的独立自理意识、维持交往时策略的适宜性和有效性两个项目显优势;第二类工人和市民子女在数学准备中测量一项呈现优势;除此之外,其余各项基本上都是第三类呈现优势,即企业经理、干部、知识分子子女,而农民和打工者子女呈现最差。
美国《从神经细胞到社会成员:早期儿童发展的科学》报告中讲到:“入学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时幼儿所知道的和所能做的之间的个体差异开始预示着他们学习和成就的长期模式,不同儿童的早期学习机会存在着显著的不平等,这就成了我们深深为之担忧的一个理由。”冯晓霞教授认为,上述研究的结果虽然规模较小,被试范围取样也有一定局限,但调查结果却是同样让我们不安和担忧的。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当前决策者心中的重中之重,然而冯晓霞教授提出了这样的忧虑:当小学面对一大批由于入学机会不均等而造成的在入学准备上存在明显差异的儿童时,义务教育的巩固、质量的提高是否遇到了巨大的挑战?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的目标能否仅仅靠改善小学自身办学硬性条件抹平差异吗?
美国经济发展委员会1985年报告中指出:“如果国家让儿童早期失去了机会,那么以后的教育投资就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果美国的孩子不能受到良好的早期教育,美国将无法在未来的全球市场竞争中取胜。”面对国际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政策走向,冯晓霞教授提出了这样几个疑问:我们是否需要认真反思我国的政策?学前教育仅仅是学前教育吗?学前教育仅仅关乎儿童和他家庭的幸福吗?我们国家的下一代会不会因此而输在起跑线上?这个问题不仅仅要引起我们学前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更应当向社会发出呼吁,要引起最高层面的普遍重视。
冯晓霞教授补充到,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体制面临重新组合和建构。改革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目的,思考我国学前教育的改革之路,存在着被动性和缺乏理性思考的特点。建国以来,我国学前教育体制的改革基本是以革命根据地经验和体质为基础,再加上计划经济体质等多方面因素,很长一段时间国家承担了较多的学前教育责任。国家经济体质改革后,占据学前教育半壁江山的企事业单位福利幼儿园转制后的空缺大多由私人基金来缓解,而私人基金不可避免带有赢利性。事实上,属于空缺位置的恰恰是不富裕的社会成员,这就使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呈现出和发达国家相反的趋势,出现公共责任推向私人化的现象,有限的公共资金没有向最需要的最贫困的儿童雪中送炭,而是向社会处于比较优势的儿童锦上添花。我国教育政策现状提醒我们应当站在国家利益角度上,站在社会公平和正义的角度上思考学前教育政策,考虑国家公共资金向弱势幼儿群体倾斜的问题。
发言结束后,主论坛主持人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周兢教授进行了精彩点评,并进一步根据自身研究体会佐证了冯晓霞教授的论述,强调我们应当从国家利益的角度,站在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认真审思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
手工材料关键词: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体制机制创新是关键 2014/04/08
- 学前教育-社会回报率最高的公共投资 2010/12/08
- 学前教育改革试点 3项重头内容 加速浙江教育发展 2010/12/04
- 两会特别报道:加快制定《学前教育法》 2009/09/02
- 学前教育-09年大学10大“热”增专业 2009/07/03
- 学前教育阶段幼儿人身伤害的预防 2008/12/15
- 学前教育立法—一个重大而现实的课题 2008/11/11
- 学前教育不是“最后的盛宴”! 2008/11/06
- 学前教育是否被忽略了? 2008/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