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教学中游戏的研究
浅谈幼儿园教学中游戏的研究
柯桥柯北幼儿园 樊玲凤
【摘要】《纲要》中所说,幼儿园的教学应以游戏为主要向导,孩子在游戏中得以不同发展和提高。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是自己的主人,可以自主能动的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幼儿园的课程与游戏是密不可分的,作为课程实施重要活动之一的游戏,应该充分发挥孩子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幼儿参与多种游戏,鼓励幼儿在游戏中反映生活,为幼儿在游戏中运用的知识及能力提供机会和条件。
本文主要通过调查法、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研究以下内容:1.如何实现教学的目的性和游戏的自主性、趣味性相结合?2. 如何发挥幼儿在游戏中的主动,增加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乐趣呢?通过对问题的研究达到幼儿教师如何让游戏这一活动形式达到教学与娱乐的双重目的,以及教师如何在游戏过程中实现教学的目的性,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不缺少游戏的自主性和趣味性,最终让幼儿能在游戏的氛围中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体验到愉快的情绪、自主的探索的性质。
【关键词】游戏 教学 游戏教学 课堂游戏
在幼儿教学中,游戏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正日益受到幼儿教师的关注和青睐。它“习之于嬉”的教学方式,有助于许多枯燥的学习内容变成了充满趣味性的游戏活动,实现了“寓教于乐”,达到了教学与娱乐的双重目的。但是,如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放任幼儿自由活动,没有了对游戏的正确认识了解,那么就缺乏教学的目的性;而在游戏时不敢放手让幼儿自由活动,只是在机械地按程序游戏,那么也就缺少了游戏的自主性和趣味性。那么如何实现教学的目的性和游戏的自主性、趣味性相结合,我就以《神秘的海底——小丑鱼》一课为例,谈谈我的粗知拙见。
在进行教学活动主题《神秘的海底》中《小丑鱼》一节科学活动时,为了实现让孩子对千奇百怪的海洋生物感兴趣,了解海洋生物保护自己的不同方式这一教学目标。我有针对性地设计安排了教学游戏:我自己首先进行了角色扮演,我戴着小丑鱼的头饰,悠悠然游进场,轻轻地反复说着:“哇,小丑鱼来了!”慢慢地穿梭在小朋友的身边,突然我戴上了鲨鱼的头饰,说:“樊老师变鲨鱼啦!鲨鱼要吃那个小鱼的。”然后四处的寻找小丑鱼,并且张开嘴巴示意要吃那个所谓的小丑鱼。接着我又将头饰换作章鱼,并且试着问小朋友:“章鱼在遇见敌人的时候,会用什么方法保护自己呢?”在小朋友告知我答案之后,我再次换上大鲨鱼的头饰,并告知小朋友他们都是小章鱼,要求向我喷射墨汁保护他们自己。接下来我依次出示了比目鱼、丽鱼、小小鱼、海葵的头饰,这些鱼的特性对于小朋友来说比较新鲜,我就用比较艺术性的语言逐一为他们介绍,比目鱼说:“我身上的颜色和海底的颜色是很像的,可以隐身,让敌人不容易发现。”丽鱼说:“我们遇见敌人时,会躲进妈妈的嘴里,没有危险的时候就从妈妈的嘴里游出来。”小小鱼说:“我们有成千上万的兄弟姐妹,遇到危险时就集合在一起,敌人就不敢靠近了。”这种富有童趣的角色的扮演,不但能让小朋友快速地记忆各种海洋生物的保护自己的不同方式,而且淡化教师的身份,平等地参与幼儿的活动,使幼儿乐于亲近恋于交往。
为了加强小朋友对海洋生物保护自己的不同方式的记忆,或者说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我在游戏规则上也要体现对教学内容的练习,当小朋友拿到各自的头饰后,我就公布了游戏的规则:1、分组游戏,一组小朋友扮演角色,一组小朋友当裁判,裁判的职责是监督游戏,并判定大鲨鱼能否吃到小鱼,最后小组轮换。2、当戴有大鲨鱼头饰的小朋友抓到其他戴有小鱼头饰的小朋友时,被抓的小朋友要立刻说出保护自己的方式,如戴有小章鱼头饰的小朋友被抓时,必须说:“喷墨。”如果说:“躲进妈妈的嘴巴。”或者说不出自己的保护方式,那么场外的小裁判就会判定该小朋友被淘汰出局,需要换另一种头饰才能进场。这样的游戏规则安排,不仅加强了小朋友对各种海洋生物保护自身方式的记忆,而且也在游戏过程学会观察、认识各类海洋生物。
课堂游戏后一定要注意总结,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复习知识点,了解小朋友到底学到了多少,掌握了多少,确定在以后的巩固练习中需要进一步强调的地方。另外老师还要总结游戏操作成功和失败的经验,为以后完善游戏积累经验。
一、那么如何发挥幼儿在游戏中的主动,增加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乐趣呢?
教师要明白幼儿主体性的特点,它是幼儿自身成长、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新世纪人才必备的重要个性品质。游戏活动更是幼儿在参与体验的同时,充分发挥其自主性,培养其多种能力发展的好机会。幼儿教师开展幼儿角色游戏的过程中,容易忽视发挥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如:教师包办代替,超出“主导”范畴,即由教师确定主题,分配好角色,讲解各角色的玩法、规则,而在游戏开展的过程过多干涉,让幼儿的思维随教师走。结果,幼儿在游戏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不到发挥,这样忽视幼儿主体性的活动,达不到其教育的作用。我们教师应该巧妙利用每一种材料的鲜明特点,精心设计富有美感且充满儿童情趣的活动空间和活动氛围,使幼儿一进入便形成身临其境的主观感受,不由自主地将自己的情感移入所感知的对象。那如何让幼儿成为角色游戏的主人呢?
(一)、主题的提出、角色的选择,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角色游戏是以幼儿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的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幼儿是游戏的主人,由幼儿提出主题,这并不是说角色游戏不需要计划,教师也不需要备课,而是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教师在思想上要克服怕常规乱的思想,不能认为安静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在主题确定上给幼儿选择的余地。平时多收集幼儿感兴趣的主题,利用课余时间制作相关的游戏材料。活动时可把与各主题有关的材料一一展出,让幼儿自己选择相对应的主题。依据主题的不同分组,分组后请幼儿讨论怎么玩并自行协商分配角色,教师只在场地划分上给予适当的指导。
在确定主题的同时,就已确定了角色,因为主题是按幼儿的意愿确定的,那么幼儿就一定喜欢这个角色,因此便不存在角色的分配,按幼儿自己的愿望选择角色即可。当然这里会存在一个矛盾:许多幼儿都想当一个角色怎么办?这个矛盾是在幼儿中产生的,就可以让幼儿自己解决。组织幼儿讨论该怎么办、或者让争执的人谈谈自己为什么想当这个角色,要怎样把这个角色当好、还可以多创设几个岗位、或以招聘的形式、或幼儿猜拳决定,方法很多。我们所要考虑的是如何让幼儿在游戏中多动脑、多动手、多动口,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
(二)、为幼儿创设敢于发挥主体性的环境。
主体性是指作为主体的本质规律性,是人在与环境相互作用时表现出来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心理学研究表明:主体性发展是人全面发展的核心和基础,表现为主体对外部世界以及自己与外部世界关系的积极主动的掌握。因此,主体性发展得越好,人的发展就越积极主动,发展的效果就越好。由于游戏具有自主性、兴趣性、虚拟性、社会性,具体性的特点,因而在游戏中,幼儿的参与主要是由内部动机支配的,是主动地选择与决定活动的内容、活动的方式和活动的方法的。作为创造性游戏之一的表演游戏是幼儿根据故事、童话的内容,运用语言、动作、表情来扮演作品的角色,创造性地再现文学作品的一种游戏。表演游戏环境的创设是顺利开展表演游戏的基础与前提,也是发挥幼儿主体性的良好契机。表演游戏的环境大致可以分成三类:1、游戏场地、情景的创设。2、游戏道具的设计与准备。3、游戏中替代物的合理使用。以往,在表演游戏环境的创设中,大多存在“以教师为主创设环境,包办过多”的现象,致使幼儿的主动性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那么如何通过表演游戏的环境创设来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呢?
1、引导幼儿参与游戏场地、情景的创设。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需要,创设有意境的、丰富的游戏环境,会使幼儿产生遐想,萌发参与游戏的愿望。在环境创设的布置和材料的投放上,可以以师生共同商议的形式,按游戏的需要摆放场景、道具,还可以组织幼儿在设置好的场地里走一走、看一看,游戏结束后,可以让幼儿一起协助整理游戏场地、道具,使幼儿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人。如:在《神秘的海底》这一游戏中,我提出了:想一想海底动物都有哪些保护自己的方法?有的幼儿说跑走,有的幼儿说躲在石头缝里,有的幼儿说跳出海面,接下来我请各组幼儿确定一个设想,创设不同的游戏场景。于是,活动室里出现了海底世界里不同的游戏场景------同时,在游戏场地、情景的创设中,教师还应重视与幼儿共同创设一个平等、和谐、温馨的精神环境,让幼儿在没有压力的、宽松的环境下心情愉悦地游戏。
2、鼓励幼儿参与游戏道具的设计与准备
道具是表演游戏中必不可少的物质材料,它能吸引、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愿望与兴趣,提示幼儿在一定游戏情景中进行表演。在游戏中启发幼儿自己动手运用半成品材料或废旧材料加工制作道具,也是幼儿主体性发挥的良机。以往教师在进行某一表演游戏前,教师都要为幼儿准备许多教师认为表演需要的道具,在指导游戏中教师还要反复地交代道具的摆放与使用方法,而幼儿对这些道具并非喜欢,只能被动地认同,这既削弱了道具材料在游戏中的作用,有不利于幼儿主体性的发挥。为此,我们尝试让幼儿根据表演作品确定需要哪些道具,这些道具应该怎么解决等一系列的问题,并注意引导幼儿通过动手动脑一起来制作游戏所需要的道具,让幼儿参与到道具的设计与准备中来,使幼儿充分体会到自己是游戏的主人,感受到游戏的快乐。针对《神秘的海底》这一活动,我讲完故事组织幼儿分组讨论:除头饰外,还需要那些道具?有的幼儿说:“要一个大海洋,这样才能有很多的鱼。”幼儿的发言不禁令我赞叹,他们提出的一些道具是老师都没有想到的,如:洒水壶,当做章鱼喷墨……而这些道具对表演有确实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接着,我请幼儿分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分组准备游戏所需的道具,幼儿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准备活动中,自己准备的道具更切合他们的水平,适合他们在表演中使用,而且能不断深化游戏内容,锻炼幼儿的独立性和自信心,发挥幼儿的创造性。
对幼儿动手设计与准备道具材料的成果,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讨论、评价:哪一组幼儿的道具准备的最好?为什么?在互相评价的过程中,幼儿互相启发、相互学习,使道具的设计与准备水平逐步提高创造性的萌芽从中得到发展。让幼儿参与道具的设计与准备的过程幼儿的主动性提高了,创造性有了表现的机会,主体性得到了发挥,从而成为游戏的“主人”。
3、启发幼儿在游戏中合理地使用替代物,提倡一物多用。
乌申斯基说:“最好的玩具是那些我们能够随意地用各种方式加以变更的玩具。”随着游戏主题的不断增多,对道具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教师可以为幼儿准备一个“百宝箱”,启发和引导幼儿“以物代物”。如一根竹棍既可以当麦克风又可以当金箍棒,还可以当指挥棒;一块方形插塑既可以当蛋糕又可以当面包,还可以当糖果盒、饼干箱------教师要善于鼓励幼儿根据游戏的需要寻找替代物,如按忘局的色彩、形状、大小、使用和操作方法相似等特点来替代相似的玩具,学会一物多用,从而使幼儿的分散思维更活跃,获得更多的乐趣。
总之,表演游戏环境的创设要注重以幼儿为主体,使幼儿在环境创设过程中始终能自主自愿、积极愉快,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以不断提高游戏的教育功能。
然而,一些教师很怕开展角色游戏,其中有一个原因是要为幼儿准备许多玩具。其实,教师所要做的只是发动幼儿在平时收积一些废旧物品,在卫生、安全的情况下,让幼儿将它们分类收藏,开展游戏时,需要的游戏材料由幼儿自己去废旧物品箱里去找、去替代。如在“小丑鱼”的活动中,我们把活动室布置成“海底世界”,让幼儿当各类海底生物,在敞开式的“海底”情境中,小朋友们高兴极了,他们轻松、自由地充当海洋生物,观察、认识海底世界的各类生物。
(三)、在游戏的过程中,让幼儿自由想象、大胆模仿,培养创新意识。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幼儿作为人类的一分子,具有人所共有的特性。一旦个体的需要得到满足,就会产生自由的需要。他会努力去寻找一种由自己来控制事物发展的感觉,会去做平时想做而一直没有机会去做的事情,以达到自由王国的境界。对于幼儿来讲,他们不需要为生存而去工作,也尚未进入正规的学校教育系统中去,因此拥有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满足追求自由的愿望与需求,幼儿自身不断增长的愿望与能力同这一现状是矛盾着、冲突着的。为了缓和、调节这种矛盾并尽力消除由此产生的紧张与不安,幼儿迫切需要投入到游戏中去,以找到一种自主控制的感觉,达到消除紧张和自我保护的目的。因此,在角色游戏中,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兴趣、需要、进行思考来开展游戏,教师则在幼儿游戏的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根据幼儿活动时的具体反映及时予以调整和启发,常以一种积极鼓励的态度对待幼儿幼与众不同的创造性举动。
(四)、优化角色游戏的评价,促进幼儿自主评议。
当游戏结束时,幼儿还会兴致勃勃地谈论游戏,教师作为游戏的引导者,应适时地抓住机会,让幼儿把游戏中开心的、好玩的或具有创造性的、与众不同的地方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共勉。而当前角色游戏的评价往往被教师忽略,或由于时间不够而草草收兵,起不到指导游戏发展的效果。其原因有两个:首先是幼儿方面,作为孩子,往往在表述中只注重评价别人坏的,不足的,对于别人的闪光点却发现不了,评价漫无边际;其次是教师方面,为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让幼儿尽情地说,而没有适时地总结,归纳。
二、让幼儿有选择玩具、选择角色的自由。
玩具、游戏角色是开展游戏的前提,没有了玩具或没有角色的游戏,正如“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一样,是无论如何也开展不了的。在开始“小丑鱼”游戏前,我应根据幼儿的年龄和本班幼儿的实际游戏水平及特点,精心考虑提供幼儿什么样的玩具,以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进而促进幼儿游戏更好地开展。最终我制作各种海洋生物的头饰,以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进而促进幼儿游戏更好地开展。在游戏开始时,我没有实行一人一份的“配给制”,而应把各种关于海洋生物的头饰展示在孩子面前,让他们看得到,拿得到,在老师的启发下,按自己的意愿和兴趣自由选择自己的头饰、自己的角色。这样对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很大的作用。
因此,教师在指导游戏时应该尊重幼儿,允许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角色游戏。但是,为了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因素,并不排斥成人的指导。例如:孩子们在扮演海底鱼类时,会对扮演哪个角色犹豫不决,我就会事先提醒一下孩子们,比目鱼的特点、章鱼的特点……当孩子在了解之后再下决心扮演哪个鱼类。有了一些提醒之后,他们就会和同伴一起商量,如何玩?如何办?从而激发幼儿参加游戏的兴趣。
三、发挥幼儿在游戏开展后的自由。
展开游戏情节是游戏的主要部分,在这一过程中,老师的任务是在观察了解幼儿游戏情况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丰富游戏的情节,推动游戏的发展。但是应如何指导才不会过多地干涉到幼儿的游戏活动,使幼儿在游戏中更好地发挥主动性,这就是一门艺术了。那么必须先明确幼儿是游戏的主体,教师绝不能对幼儿进行支配。老师只能在介入幼儿角色游戏中用艺术的语言对幼儿的游戏加以启发和指导,才能让幼儿有更多的思考和创造的自由性。例如:当小朋友因为投入于游戏过程,而往往因为被抓的紧张而忘却自己的保护方式,或者因为小朋友自己一开始各自为战,被大鲨鱼一一抓住。而老师则在这时扮演海葵的角色,问小朋友:“可是小丑鱼都没有这些鱼的本领呀,怎么办呀,鲨鱼追上来了?”小丑鱼急急忙忙地躲进了海葵姐姐的身体里,海葵姐姐紧紧地抱着小丑鱼,快速地游走了。于是,游戏的情节随即展开,小朋友各自找到了自己的小伙伴,小章鱼帮忙喷墨,比目鱼帮忙隐身……小朋友充分发挥出了他们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方法,来一起抵抗大鲨鱼。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如果多动脑筋、多想办法,我们教师大胆创新,有意的设计各种各样的游戏穿插在课堂教学中,不仅提高了趣味性,而且提高了小朋友的主动参与意识,长此以往,,激发了小朋友的潜能,进而提高小朋友的能力,真真正正地引“游戏”这一活水浇灌我们的“教学”园地,以上这些是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尝试及做法,恳请广大教师和专家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1] 张焱,《开展角色游戏的经验分享》[J];学前课程研究;2008年04期
[2] 顾丽萍,《浅谈幼儿游戏角色的选择》[J];幼儿教育;1989年01期
[3] 陈滨汝,《如何指导幼儿开展角色游戏》[J];广西教育;2008年Z4期
[4] 王正可,《各年龄班幼儿角色游戏的差异》[J];幼儿教育;1988年02期
[5] 黄进,《体验为本的游戏》[J].学前教育研究,2006(8)
[6]李素梅,《游戏课程:学前教育课程改革新视角》[J].学前教育,2005(3)
[7] 李海红,《自制区域游戏材料教育价值浅议》[J];学前教育研究;2006年09期
[8] 刘萍,《角色游戏材料提供的策略》[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5年12期
[9] 陈素萍,《角色游戏没“角色”——论幼儿角色交往缺失》[J];幼儿教育;2005年23期
[10]沈红娜,《角色游戏中幼儿的自由》[J];幼儿教育;2003年13期
关键词:浅谈
- 浅谈说课 2014/10/15
- 大嵩幼:浅谈幼儿自主能力发展与优化半日活动的关系。 2014/06/28
- 夹浦镇中心幼:浅谈当今社会的独生子女 2014/06/10
- 浅谈幼儿挫折教育 2014/04/01
- 浅谈开展幼儿早期阅读活动的有效策略 2014/03/11
- 浅谈主题活动中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3/12/30
- 浅谈游戏常规 2013/12/25
- 浅谈纪律在提高幼儿英语课堂效率中的作用 2013/12/21
- 浅谈幼儿体育活动的重要性 201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