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内幼儿园 >> 杭州湖州嘉兴绍兴宁波舟山台州温州金华丽水衢州其它城市   小喇叭幼教新闻园所风车论文教案随笔海外视角名师名园媒体合作依法办园商情育儿问题好书推荐

农村幼儿教育的流弊及发展研究

2008/7/17 22:57:00 来源:06abc.com  0人参与

受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资助,我们先后于1993年6月、8月及11月,采用问卷、谈话、测查、参观、访问等方法,分别对安徽省绩溪县、祁门县乡镇幼儿教育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八十年代以来,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昔日贫穷山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幼儿教育已逐步得到了重视,并且有了很大的发展,幼儿入园(班)率逐年提高。如绩溪县北村乡幼儿入班率1990年是20%,1991年为23.8%,1992年上升到27.9%。但是,发展中的农村幼儿教育,存在着诸多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寻求这些弊端的矫正对策,尽快地提高农村幼儿教育的质量,不仅是实现中国政府对《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和《执行九十年代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行动计划》承诺的需要,也是提高二十一世纪我国农村人口素质的迫切需求。

  一、农村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

  农村幼儿教育在步履维难的发展进程中: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陷入了许多并非完全因客观条件而形成的困境之中,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办园(班)条件简陋

  农村幼儿园(班)由于缺乏资金、领导不够重视和管理不善等原因,使办园(班)的物质基础条件十分简陋。幼儿班的室内高度一般不足3米,人均占地面积不到1.2平方米,缺乏良好的通风条件和幼儿活动必要的空间;受传统农居窗户狭小的影响,室内采光面积普遍小于地面的1/5,远远低于幼儿活动室规定的采光标准;大多数幼儿园(班)的桌椅、板凳由农户家庭筹借,高低长短不一,极不适应幼儿形成正确坐姿的需要;还有的班级缺少最起码的卫生盥洗设施,没有幼儿厕所、饮水桶、洗手水龙头,茶杯与手巾混用现象十分普遍;更有一些班级的房舍、门窗陈旧破败,严重危及幼儿及教师的人身安全;室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场地狭窄,人均占地面积不足3平方米,教具、玩具和大型户外游戏器械及幼儿读物奇缺,各种游戏活动难以进行。

  由此可见,农村现有幼儿园(班)还未能为幼儿创设必要的生活、学习和娱乐备件,这既对幼儿身心的发展、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形成严重的障碍,也阻碍了幼儿基本动作的训练、智力的开发和品行的塑造。

  (二)“小学化”现象严重

  农村幼儿班基本上都附设在小学里,无论是在管理上,还是在教育教学上,都不同程度地受制于小学,“小学化”现象十分突出,几乎所有的幼儿班没有分设教养员、保育员,而是参照小学的做法,配备一名教师,幼儿教育的保育功能被严重弱化;幼儿的一日活动与小学生如出一辙,到校后坐在教室里上自习,和小学生一起做早操,按照小学的铃声上下课,教学内容方面,使用的是小学一年级教材,注重读、写、算的学习,教学方法上,教师讲、幼儿听,教师念、幼儿读,教师做、幼儿看的“注入式”或死记硬背的方式统治着课堂,教学时数上,每周上课节数多在18节以上,有的甚至达到24节,每节课长达45分钟,幼儿户外活动时间被大量挤占,每天尚不足1小时,给幼儿布置课外作业,进行期中测验、期末考试。

  实践证明,这种把幼儿班当成是小学预备班来施教的错误做法,使幼儿未能得到符合其身心特点的适当的教育,天真活泼的稚气、竞争向上的意识和求知的愿望逐渐熄灭,阻碍了幼儿未来的发展。

  (三)“城市化”教育误乐

  农村的大自然和社会环境为幼儿教育提供了丰富而生动的素材,这是城市幼儿园所望尘莫及的,然而,一些幼儿班却盲目照搬城市的教育内容与方法,未能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文化习俗、办班形式及施教条件等方面的不同情况,选择教育内容,设计教育方案,组织教育活动;盛行“摸拟课”,教师到城里幼儿园听课,然后按照听课的教案,利用本班幼儿摸拟教学,并推广给其他教师,其他教师再去效仿;把幼儿关在教室里,忽视了户外广阔的天地;让幼儿静坐、旁听、观看教师的讲解与示范,不给幼儿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漠视寓教育于各项充满“农”味的活动之中;没有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为幼儿提供多种游戏和活动材料,而是象城市那样,为幼儿购买大小型玩具材料,如钻圈、滑梯、积木、胶粒、游戏泥等。

  (四)家庭与幼儿园(班)教育脱节

  农村的孩子基本上都是自己入班,离班时虽由教师组织护送,但教师和家长很少有机会见面;教师对幼儿家庭情况不够了解,在和教师的交谈中,我们发现许多教师不知道自己班上“独生子女有多少”,不知道“幼儿经常和哪些人生活在一起”、“幼儿的父母是干什么的”等等;教师没能通过多种形式,主动与家长进行联系,向他们介绍幼儿班的教育内容和要求,帮助他们创设良好的家庭育儿环境,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与此同时,家长也未能积极配合幼儿班开展教育活动。家长中不重视幼儿教育的现象相当突出,对幼儿教育的认识也存有偏差。他们认为,教育孩子是老师的事情,自己农活忙,事情多,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问题。在为某些乡村中心小学幼儿班家长举行的家庭教育咨询活动中,只有10%的家长前来参加,还有些家长文化程度较低,不懂得幼儿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片面强调对孩子施行识字、数数教育(81%的家长),家庭中常用的教育方法是“打骂”、“批评”、“惩罚”、“哄骗”(28%的家长)。此外,为数众多的家长不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和个别差异,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强烈,对孩子的期望过高、过多,他们(76%的家长)热切期望孩子将来能够“上大学”,受到高等教育“当干部”(23%的家长)、“当技术员”(21%的家长)、“当医生”(19%的家长)、“当艺术家”(16%的家长),跳出“农”门。

  (五)教师专业素质较差

  农村幼儿教育师资一般以乡村招聘的民办教师为主,大多数为初中文化程度,绩溪县103名乡镇幼儿教师中就有89名,占总数近90%,祁门县乌峰乡11名教师中有8名。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没有受过职前专业训练,加上在职培训机会又少,所以合格率极低,绩溪农村仅为23%。另外,许多农村幼儿教师教育观念比较陈旧、落后,他们往往把幼儿看作是“小大人”,缺乏尊重幼儿独立人格的意识,把成人的意愿强加给幼儿;通常认为“好孩子”就是“老实听话”、“遵守纪律”、“不调皮捣乱”的孩子。同时,这些教师的幼儿教育知识、技能与能力也相对不足,不会组织幼儿开展“动口、动脑、动手”活动,不会引导幼儿参与游戏活动,不能妥善处理幼儿之间的纠纷,经常使用“惩罚”、“批评”等否定方式来对待幼儿,忽视正面教育。

  (六)幼儿发展水平落后

  农村幼儿身心发展水平都比较落后。首先表现在不经常洗头、洗澡、换衣服、剪指甲,随地吐痰、拖鼻涕,不会使用手帕,没有养成个人身体和服装的清洁卫生习惯。其次是语言表达能力差,不爱说话,喜欢以点头、摇头的方式来回答别人的询问,对陌生人不敢大声讲话;讲述时语句不连贯,土话俗语多,听不懂普通话,需要教师从中充当“翻译”,才能与来访者交谈。再次是认识能力差,农村幼儿习惯于机械记忆,不会意义识记,注意力不稳定,容易分散、受外界干扰;想象力贫乏、呆板。我们对盛产木材的山区幼儿进行测试,只能说出木材一种用途“做黑板”、“做水桶”、“做桌子”的幼儿占绝大多数,对游戏材料的使用,只会模仿教师的范例,而摆不出其它物体造型,思维缺少独创性。此外,农村幼儿怯于主动与人交往;在与陌生人交流时,两眼不敢看对方,显得十分拘谨、胆小,社会交往能力比较差,不能友好与同伴相处,在游戏活动中独占玩具、争抢玩具现象普遍,攻击性行为较多,在学习活动中,对新鲜事物的兴趣淡漠,爱依赖老师解决问题,缺乏个人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对策

  为了使农村儿童能生动活泼地成长,在加快农村幼教事业发展的同时,必须深化幼儿教育改革,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使农村幼儿教育尽早摆脱困境,走出误区。

  (一)更新教育观念

  广大的农村幼儿教育干部、幼儿教师及幼儿家长,都应认真学习党和政府关于发展幼儿教育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变革教育观念,端正对幼儿教育的认识。一方面,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把儿童看作是具有发展潜力的,不同于成人的独立主体,儿童的潜力只有在与适当的教育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幼儿知识的丰富、能力的提高、个性的形成是通过自身积极的探索、主动的活动实现的,而不是凭借静坐、倾听、观望教师的说和做而被动习得的;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彼此之间的发展水平与速度、兴趣与爱好都不尽相同,教师应予以尊重和保护;另一方面,还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贯彻“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一切”的原则。必须严格把握教育对象是学龄前儿童这一基本特点,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广泛开展游戏、观察、散步、上课、娱乐、体育、劳动等多种活动;既对幼儿提出统一的教育要求,又注意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有所提高,得到发展。

  (二)优化幼儿园(班)环境

  1.改善农村幼儿园的物质环境。物质环境的改造应与教育目标相一致。为此,教师要和幼儿一起设计环境,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收集各种自然物和无毒的废旧物品,布置教育环境,如教师和幼儿共同采摘野花,拔芦苇穗,制成各种物品来装饰环境;或剪粘稻杆,做成一幅中国地图,挂在墙壁上,用废纸盒和幼儿的绘画作品做成一个彩色电视机,陈列在教室的一角;随着季节的变化改变环境的布置,使教室始终充满欢乐、童趣和生机。此外,教师还可以把各种物品进行整理加工,分门别类地放在不同的活动区中,如把植物的枝、花、叶、籽放在美工区中,把种子、果实放在拼剪区中,把竹竿、木头放在建筑区中,把瓶子、饮料罐放在娱乐区中,并使幼儿能够随意使用,自由操作。

  2.创设民主平等的师幼关系。建立并维护师幼之间宽松、愉快的心理环境,教师应采用言语的、动作的、情感的等多种方式,扮演观察者、同伴、指导者和评价者等多种角色,同幼儿进行广泛、积极的相互作用,以培养幼儿良好的自我意识、坚强的意志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3.建立互助友爱的同伴关系。幼儿园(班)是幼儿社会化的一个重要场所。幼儿在班级中,不仅模仿教师的言行和态度,更重要的是从同伴身上获取社会交往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教师要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扩大幼儿交往的范围,增加幼儿交往的机会,如“开放小组活动”、“配对小组活动”、“混合年龄小组活动”等,以提高幼儿交往的能力,进而形成并巩固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同伴关系。

  (三)科学安排幼儿一日活动

  幼儿园(班)的保育和教育任务是通过一日生活来实现的,因此,科学、合理地安排幼儿一日生活和各项活动(游戏、上课、休息、饮食、睡眠等)的顺序和时间,对于保证幼儿有规律地、愉快地生活和活动,就显得特别重要,并需要处理好几个关系:动态、静态活动适时替换,室内、室外活动交替开展;全班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相结合,体、智、德、美教育活动相统一。

  (四)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发展农村幼儿教育事业,提高保教质量,要根据“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相结合、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幼教理论与农村实际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提高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各种措施,培养与造就一支稳定而合格的幼儿教师队伍,提高她们的专业水平。

  1.统一培养。各师范学校及职业中学在不断扩大招收二、三年制的幼师班学生的同时,应当有重点地向农村、山区倾斜,逐年增加乡镇以下生源所占比例,实行严格的定向分配政策和保护性安置措施,全面、系统地培养合格的幼教师资。

  2.短期培训。这种培养时间短、见效快。教育行政部门、教师进修学校、职业中学、师范学校可联合起来,定期举办培训班,经常对农村幼儿教师、乡幼教辅导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教育、教学能力,组织及管理能力;并要求她们回乡后再进行“二级培训”,使正确的教育观念、科学的幼教知识和技能得以推广和普及,推动农村幼教事业的发展。

  3.巡回指导。农村地域辽阔,居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教师多为一人独挡一班,甚至一园,要把她们集中起来外出培训确有许多困难。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应组织人力,成立指导小组,充分发挥县实验幼儿园的作用,派遣教师骨干,深入农村,送教上山下乡,并根据当地实际的需求,对幼儿教师进行培训和指导。

  4.建立辅导网。建立由县幼教干部、乡镇辅导员(或乡中心幼儿园园长)等组成的较完善的领导体制和业务辅导网,对幼儿教师实行逐级管理和进行全面指导;以乡中心幼儿园为龙头,成立教研组,开展教育、教学研究,集体讨论、备课,共同制定教育计划和教学方案,组织观摩、评估活动,进行经验交流,“以老带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改善教师的经济待遇,对自学成才、工作出色的教师应给予一定的精神与物质奖励,让各方面条件合格的教师有“民转公”的机会,工资待遇不低于乡村企业同等劳力平均收入水平等。

  (五)加强家长教育工作

  1.设立家长与教师联系册。幼儿班为每个幼儿准备一个本子,利用书面通讯的形式,与不易见面的家长取得联系,向他们介绍幼儿班近期的教育内容;征求家长对办班工作的意见;报告幼儿在班上的表现,并对幼儿出现的问题,提出教育建议。如某幼儿不诚实,说谎话,教师在告诉家长这一情况时,还附上一些教育孩子的小故事,让家长抽空讲给孩子听;调查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鼓励家长反映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帮助他们解决。

  2.举办家长开放日。幼儿班应定期(一学期二、三次)邀请家长参观幼儿的一日生活,参加班级的节日庆祝活动,知识竞赛活动等,以加深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全面了解,增加家长对幼儿教育工作科学性、趣味性的感性认识,从而拓宽家庭教育的内容,改进家庭教育的方法。

  3.创办业余家长学校。幼儿班可举办家长学校,园长或教师兼任家长学校的教员,利用夜晚、农闲、节假日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介绍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家庭教育的原则和途径,使父母意识到自己肩负的使命和应尽的职责,端正教养态度,尊重孩子,信任孩子,宽严并济,因材施教。

  4.设置家庭教育栏。幼儿班还可以为家长设置宣传栏,黑板报、陈列室、展览台,推荐父母读物和儿童读物;解答家长提出的热点问题;传播家庭教育的先进经验;陈列幼儿自制的各种美工作品、种植及饲养产品,或者自然角及气象变化的观察记录等。

  5.成立家庭教育协会。在各乡、村成立由村委会委员、妇联干部、小学校长、幼儿班教师和幼儿家长代表组成的“家庭教育协会”,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形成大家都来“关心家教、支持幼教”的良好风尚。“协会”可以利用乡有线广播,传播家庭教育的知识经验,扩大家庭教育指导的辐射面;在村、镇的热闹地段开辟图文并茂的家庭教育宣传画廊,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家庭和幼儿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教育措施;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幼儿教育,帮助解决一些人力、物力、设备、技术上的困难,配合美化、绿化,改善幼儿园的环境,发挥每个家长的特长,为幼儿班服务。

  综上所述,发展农村地区的幼儿教育,必须“以穷治穷”,依靠当地的自然资源,艰苦奋斗;以农村的广阔天地为课堂,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教育内容和教材,做到农村化、地方化;结合幼儿身心身发展的特点,开展多种生动活泼的游戏和活动,做到幼教化、学前化,努力探索出一条具有山区农村特色的幼儿教育新路子。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幼儿一日生活制度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