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内幼儿园 >> 杭州湖州嘉兴绍兴宁波舟山台州温州金华丽水衢州其它城市   小喇叭幼教新闻园所风车论文教案随笔海外视角名师名园媒体合作依法办园商情育儿问题好书推荐

与孩子一同成长

2008/3/27 17:25:00 来源:浙江学前教育网  0人参与



    我曾经看到过一幅漫画,漫画的题目是:女儿的日记。漫画上,母亲正满头大汗,趴在键盘上敲敲打打,怎么也找不到女儿的日记,父亲也满头大汗,临时抱佛脚地紧急翻看一本厚厚的《DOS》书。女儿则隐藏在半扇门后面,看着父母在“折腾”,一脸轻松的样子。我知道,一些家长特别热衷于“偷看” 孩子 的日记。1996年全国城市儿童调查发现:“经常检查 孩子 日记和通信”的家长比例高达26.5%,还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偶尔对 孩子 进行检查。尽管《未成年人保护法》说明,要保护儿童隐私,不准私拆儿童信件等,但家长依然我行我素。现在好了,女儿用计算机写日记,并加了密码。而父母根本就不会使用计算机。

    我绝不想鼓励家长为了监督 孩子 而学计算机。偷看 孩子 的日记或通信,无论是偷看锁在抽屉里的还是锁在计算机里的,都是违法行为。我想说的是,在利用新技术方面, 孩子 已经走在了父母的前面。

    与其他传播媒介一样,互联网络的普及也将影响儿童青少年的社会化。关于社会化的趋势,帕博特教授曾提出, 孩子 使用互联网可能会带来“一种本质上兼具个人化及全球性两种极端性质的文化”。也就是说,使用互联网络,会使儿童青少年更加个性化和国际化。

    关于什么是个性,心理学有诸多的学术定义。但一般而言,个性就是某个人与他人相区别的特征。在现代社会里,个性象征着自信力、突破力和创新力,这也是为什么现代教育强调个性的原因之一。的确,个性化使儿童、青少年还原为“自己”,在“自己”的基础上突破和发展,而不是强调与他人的“统一”,最终失去创新力。当然,个性化也是有条件的,其中,最重要的条件是儿童选择的机会和权利。在儿童没有权利和机会选择自己生活的时候,在他们只能按照别人的意图安排自己的生活的时候,个性化是无法想像的。互联网络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满足了儿童、青少年个性化的需要。它以不可计量的信息和多种功能为青少年提供了无数的可选择的机会。以报纸为例:第一,愈来愈多的网上报纸可供青少年自由选择。第二,可利用“PUSHING”等功能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信息,而不是别人心目中的 新闻 。《数字化生存》的作者尼葛洛庞帝称这种报纸为“我的日报”。他甚至想像,在一个报道 新闻 的电脑显示器上面有个旋钮,可以像调节音量一样,调整 新闻 内容个人化的高低程度。第三,可以发表自己认为很重要的 新闻 或其他信息。这三点中的每一点都告诉青少年,你自己是重要的,你要根据自己的判断来选择某方面的 新闻 或信息,而你的选择将决定你是否能享受或利用有价值的信息。因此,如果能有效地使用互联网络,将有助于青少年的个性化。

    国际化的趋势比个性化更为引人注目。青少年上了互联网,就可以跨越国家、民族、种族的界限,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或创作作品发给全世界的朋友。国际化,是培养儿童青少年对各国、各民族文化和价值观的理解和尊重,而不是否定或仅仅尊崇本民族文化。这个思想在《儿童权利公约》中阐述的非常清楚。《公约》第29条说明:一方面要培养儿童对父母文化、自身文化的认可,另一方面,也要培养儿童对不同于本国文明的尊重,包括对各国人民、族裔、民族、宗教群体、土著居民的谅解、宽容和友好的精神。

    关于互联网所带来的社会化趋势,目前还只是一种假设。但从经常使用互联网的青少年身上,我们看到,个性化与国际化趋势已初露端倪。

    他们能够使用父母感到陌生的计算机和网络,他们不像父母,至少不像父母所认为的那样,他们眼界开阔,更有自己的见解。

    这使父母感到很不习惯,尤其是中国的父母。

    著名的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曾说过,人类发展的历史将经历三种文化。第一种是前喻文化,即青年人必须向老年人学习才能生存。所以,在这种文化里,老年人的经验特别重要,老年人也特别有权威。第二种文化是并喻文化,即两代人互相学习才能生存和发展。第三种文化是后喻文化,老一代人则需要向年轻一代学习,社会才能进步。我们的祖父在年轻时代所学到的东西可能够用一辈子的;我们的父母在年轻时所学到的东西可能够用半辈子的,而我们这一代,年轻时所学到的东西只够用1/4或1/3辈子的。我们已经进入了并喻文化时代。我们所学习的一部分经验、知识已经没用了,而年轻一代所创造的技术正在改变着世界。现代父母们必须看到这一点。

    在阅读时代、电视时代,父母们还可以对 孩子 们指指点点,即所谓的“阅读指导”或“指导儿童看电视”。到了计算机和互联网络的时代,父母们还可以对儿童指指点点吗?

    在现代社会里,父母不可能再是知识的权威了, 孩子 每天都会向父母讲述最新发布的知识。 孩子 为家庭带来一种全新的文化风貌,无论是个人化还是全球化的东西,对父母来说,都是久违的或陌生的。

    所以,当父母与 孩子 坐在计算机前,一起在互联网络上探险时,他们是真正的朋友,是需要互相学习的朋友,甚至要完全“以 孩子 为师”。尼葛洛庞帝在帕博特所著的《新家庭──跨越数字化时代的代沟》一书的序言中写到:“我们从没有这么需要以 孩子 为师......”

    这不是坏事。向 孩子 学习,使父母本来要完结的“精神生命”又获得了新生,父母将从 孩子 身上再次发现自己!

    与 孩子 一同成长,一同个性化和国际化,是我们这一代父母最大的幸运!

(摘自1999年第1期《父母必读》)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论幼儿与幼儿园教室环境建设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