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哥”“笑侠”成长记
产假过后,回到幼儿园我接手了中一班,这个班的孩子由于经常换老师,使幼儿个人自主性强,课堂常规上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再加插班生又多,他们来自不同的生长环境,有着自己的独特想法,严重属于“小野马”型的,每天搞得我苦笑不止。
首屈一指的是班级“哭哥”王明哲,去年9月份刚插班的孩子,父母忙于生意,放手交给爷爷奶奶,在家里被奶奶、爷爷宠着惯着,生活几乎不能自理,早上区域活动玩完从不收拾,我请他收拾,他就哭给我看,怪我不给他收拾。外出排队,我让小朋友按顺序排队,他就哭给我看,怪我不给他排第一名。午睡,他不会脱衣服,我教他脱,他就哭给我看,怪我没帮他脱,总之,1米3的全班第一高个,整天就只是哭,一不顺心就哭,小朋友私下都叫他“哭哥”。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其他的小朋友搬走了王明哲一直坐的小椅子,他就站在那个小朋友的座位上哇哇大哭。我走近一问,原来王明哲认为是小朋友抢走了他一直坐的小椅子。我本着将分享的行为深入孩子心中的思想对他说:“教室里的小椅子都是一样的。美工区就有小椅子呀!”没想到他哭的更大声了:“我就要我的那一把!”。我迷茫了,王明哲一直坐的小椅子与教室里其他的小椅子有什么不同吗?我仔细观察了一下,才发现,他想要的小椅子比其他的小椅子略高了一点,我有些小自责,他个子高肯定坐高椅子舒服;我连忙到美工区搬了把小椅子跟那个小朋友换了一下,轻声在王明哲身边哄了好久他才肯坐下。我语重心长的说:“明哲你要自己和他说明你的椅子比别人的高,不能只是哭,哭是解决得了问题的啊”回顾此时,我真的很担忧,这一次我帮了他,下次我如果帮不了他了,他是不是会哭得更久呢?他会不会连一整天的活动都受到影响了呢?晚上,我和明哲妈妈聊了很久,说了很多。
再就是“笑侠”罗予辰,让我头疼,让我崩溃的孩子,他活力无限,能量满满,能在整个幼儿园里不停地散发精力,干完坏事就哈哈大笑,他只凭喜好做事,不计后果。比如上厕所时,他要将厕所门口堵住,让小朋友按着他推来推去比力气。心情一好,就不论手里拿着什么都会随手一丢,丢到小朋友了,更加哈哈大笑,好像在为自己的投篮喝彩。上课的时候也是坐不住的,左碰碰隔壁小朋友的小手,右捏捏旁边小朋友的大腿。我批评他,他就不所谓的哈哈大笑,即使我要求他将小手放在膝盖上,他也“嬉皮笑脸”坚持不了1分钟。排队走向户外时,他会停一会儿,等和前一个小朋友拉开一段距离时,再猛的冲上去,表现自己的爆发力,把别人都推到后,他就哈哈大笑;冷处理,静坐椅,我绞尽脑汁,每天跟他斗智斗勇,见效甚微。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育本身就意味着限制,教育过程始终处于自由与限制之间,需要在两者之间寻找平衡。以孩子成长的需要来看,在教育过程中对幼儿的自由进行一定的限制是必要的,让孩子学会守规则,学会约束自己,学会管理自己的坏情绪是幼儿教育不可缺少的。
通过一学期的摸索,我巧用奖励贴激发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每个人都有争第一的荣誉感,我就和孩子们约法三章,设置了许多奖项。比如:能自己整理玩具的,餐食光盘的,文明礼貌帮助他人等等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可以得到一个奖励贴,积累5个奖励贴就可以得到一个小星星,小星星可以兑换各种奖励(铅笔,糖果,本子,好看的发绳,玩具小汽车等等)。为此,我专门制作了一个简易版的英雄榜——雏鹰争章粘贴在墙上,让孩子们可以随时注意到,从而形成“攀比心理”以此来激励大家相互学习,相互监督。运行一段时间后发现孩子们对这个小小的奖励贴都爱不释手,班级正能量爆棚。
先看“哭哥”王明哲的表现,之前从没有自己收拾过,在我鼓励他收拾完就能得到奖励贴后,他动手收拾了。为此我在全班小朋友们面前重点表扬了他,并请他亲自将奖励贴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贴现在英雄榜上。我感觉他整个人都散发着自豪感。现在班级里很少听到王明哲的哭声了,他已经能自己脱衣服并叠成漂亮的形状放在椅子上,课堂中遵守课堂纪律,积极回答老师问题。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鼓励和赞美,当孩子的成就感得到了满足,自然就能增加孩子的自信。适时的给予孩子鼓励和赞美可以使孩子获得力量和希望,也能让孩子越来越自信。
对待“笑侠”罗予辰呢,第一天我对他要求暂时放低,只要他能够在座位上坐满3分钟,我就愿意给他一个奖励贴。第二天是5分钟,第三天是7分钟,第四天是10分钟,第五天是坚持10分钟。当然,只有奖励完全达不到让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要求,所以每当他一做出不良行为,我就撕掉他一个奖励贴。孩子的自我约束力因为这个奖励贴而大大提高,“笑侠”也慢慢不笑啦。
无论是“哭哥”还是“笑侠”其实孩子们在意的也不是一个什么样的奖品,而是老师和其他孩子对他的一个认可,能够被关注,被认可是这个年龄段幼儿心理的一大特征;所以,在教学中多奖励、多表扬,你好我好大家好,何乐而不为呢?小小的奖品,激起了孩子们的上进心和竞争意识,它无异于一声声加油呐喊,无异于一句句叮咛召唤,我力争让这些小奖品发挥出更加神奇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