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宿教学是否影响孩子心理乡村小学寄宿教学引争议
这几天,池州市东至县洋湖镇八音村、珠虹村数十位村民都在为同一件事忧虑,“我们十岁左右的孩子被要求到十几里外的小学寄宿,孩子这么小,都哭着不愿意去”。
家长:孩子太小不宜寄宿
洋湖镇珠虹村的徐师傅介绍,他的孩子今年还不到十岁,下学期将要上小学五年级。前几天,他突然从珠虹村小学了解到,从下学期开始,珠虹村附近的八音村小学撤并到珠虹村小学,而珠虹村和八音村左右的五年级、六年级学生要到离村子十几里路之外的洋湖镇希望小学寄宿就读。
这个消息让村民很忧虑。徐师傅告诉记者,小学五、六年级的孩子大多都在十岁左右,尚没有生活自理能力,而且大多孩子从小都没离开过父母,这么小的孩子到学校寄宿,家长们担心孩子得不到好的照顾,对他们的身心成长不利,而且学校没有校车接送,当地又是丘陵地区,交通不方便,孩子放假回家不安全,而且孩子寄宿后也增加了家庭负担。
学校:教育布局调整需要
“有些学生家长这样想是可以理解的,但这样做也是教育布局调整的需要。”洋湖镇中心校胡校长告诉记者,把乡村小学撤并,整合优势教育资源集中教学是大势所趋,把珠虹村、八音村的高年级学生集中到镇里的希望小学寄宿就读也是东至县政府和教育局批准的。
胡校长介绍,随着计划生育的实施,现在农村的生源逐步减少,有些学校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把教育资源集中进行规模教学的条件已经成熟,“附近的一些乡镇早在几年前就这样做了,我们的速度还算是慢的”。
胡校长坦承,作为中心校校长,这样做也会给他增加负担,“多了这么多寄宿学生,管理起来肯定会有难度,但我们有信心把这项工作做好,给孩子们一个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同时,胡校长还告诉记者,让孩子寄宿也有好处,“能培养孩子们独立生活的能力”。
专家:家庭教育不可替代
省妇联儿童部部长何毅也对10岁左右的山村小学生寄宿教学表示忧虑,她告诉记者,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孩子的教育都很重要。十岁左右是孩子心理、生理成长的关键时期,远离家庭、远离父母对孩子这一阶段的成长可能会有不太好的影响。
何毅还对偏远地区的乡镇或农村小学是否能给孩子提供一个好的寄宿环境感到担心,“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心智还不成熟,离开了父母,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教育环境,在生理和心理教育上跟不上,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后果”。
“家庭教育是不可替代的。”何部长介绍,即使是现在的儿童福利院也提倡以家庭为基本环境,对孤儿采取“小家庭式”寄养,“儿童寄宿教育,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农村强制搞这种寄宿,从儿童教育方面来看,我个人认为还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
省教育厅:不宜“一刀切”
撤并了一部分乡村学校,整合资源集中办学,确实有利于整个教育水平的提高,“但不能搞简单化和‘一刀切’”。早在2007年12月初,省教育厅就发出通知,特地就农村中小学教育布局调整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公布了“撤并”新方案。
在新方案中,省教育厅指出,在我省目前的乡镇学校调整中,有的地方脱离当地实际撤销了一些交通不便地区的中小学和教学点,造成新的上学难﹔有的地方盲目追求调整的速度,造成一些学校大班额现象严重,教学质量和师生安全难以保证﹔有的地方寄宿制学校学生食宿条件较差,生活费用超出当地群众的承受能力,增加了农民负担﹔有的地方则对布局调整后的学校处置不善,造成原有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流失等。这些问题造成了一些边远山区、贫困地区农民群众子女上学的不便,违背了布局调整的初衷。
为了改变现状,省教育厅规定,在小学的办学中,乡镇中心小学是重点,村与村之间可以联办完全小学,逐渐撤并一批村小和教学点。但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农村地区应保留必要的教学点。为方便学生上学,小学教学网点的服务半径一般约为2公里左右,农村小学低年级走读生上学途中单程时间不超过30分钟,小学高年级和初中走读生上学途中单程时间一般以不超过45分钟为宜。
手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