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瑞雪:母爱是儿童的天和地
在我这个年龄的人,大多还记得,十几年前曾有过一篇轰动全国的新闻报道:青海一位母亲因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而把孩子活活打死。实际这个所谓的轰动并没有真正触动谁,我们从撰文记者的评论可以看到这一点,他说,实际孩子的母亲是爱孩子的,平时好吃的总是先给孩子吃,总是给孩子穿好的等等。那时我只有二十来岁,我只是觉得一个母亲能在长达几个小时的时间里,活活打死自己的孩子,有这样一个漫长、可怕、恐惧、残酷的心理过程,这,能叫爱吗?
以后,类似的报道总是不曾间断过,但它们依然没有从灵魂深处触动过我。七年前我有了自己的孩子,当这个生命在我体内孕育、成长,出生……当我捧着他看时,我几乎是泣不成声,他唤醒了我心灵、情感、精神以及全部的良知、感觉和爱,从那天起世界在我的心中开始不一样了。 我开始观察周围的孩子、父母;观察我的朋友、亲戚、邻居。无论我走在公园、商店、街头还是一些朋友的家中,我所能看到的大多是对孩子的呵斥、训导、怒吼、谴责甚至是殴打。有时我夜里回家时,已经是十一点钟了,还能听到一位父亲训导孩子的声音从窗户里传出来。“怎么这么笨,这道题这么简单也不会!”有时,俯在窗口看下面的孩子们在沙堆上玩,突然就会有一位骑车子的妇女在沙堆前停下来,大声呵斥着一个孩子,这孩子在众多的小朋友面前毫无尊严地跟着妈妈离开了。这些现象如此地普遍,又这么不被人们所感知,而且还被称为父母对孩子的爱。 有一次,一位家长向我询问她孩子的学习问题,她叙述孩子如何淘气。我请她举一个例子,她说:“有一次孩子作业没做完,到学校后,老师惩罚几个没完成作业的孩子站在讲台上,两腿挺直,把作业本放在地上来写,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只有她的孩子坚决不做,老师就上前来,用手按着孩子的后脖颈使劲下摁,孩子抗议地扭动挣扎,因为这样,老师让孩子请家长到学校。”这位家长平静地说完这些后又说:“你让我怎么办,我不得不到学校给老师道歉。”我不相信自己的耳朵,问:“你干什么?”“去承认错误!”我说:“你知道吗?如果你不爱你的孩子,在这个世界上将不会有人爱他。你知道吗?这个事件会抽去你儿子的脊梁骨,他怎样再在那六十个孩子面前做人。”在判断这个问题的是非上,对于一个成人来说应该不难,也不是一个过于费思难解的复杂问题,但为什么遇到这样的问题时,百分之九十九的家长无一例外地要这样做呢?这个问题才是我们需要深思的问题,它触动了我。 当我再去问很多家长时,家长们会说:“你有什么办法呢?何况是孩子,我们这么大的人都被叫去当孙子挨训,你的孩子不还得在那儿学习吗?”仔细思考错在哪里呢?我们可以深深地思索和探究这一问题的历史原因和现实社会根源,但如果仅从母亲的角度来思考,没有学校的错,没有老师的错,没有社会的错,更没有孩子的错。所有的错误在母亲,如果一个母亲连母性的本能都没有了,不去保护自己的幼儿,不去保护自己毫无自卫能力的孩子,在孩子备受侮辱和精神掠夺时,母亲不能站出来维护自己的孩子,没有勇气像动物那样看护自己的幼崽免受伤害而奋不顾身地挡在前面,而是把错误都指向毫无办法,也没有出路的孩子。无论母亲和孩子之外的世界怎样,只要母爱还存在,所有的一切就都存在着希望,然而母爱在哪里,我想这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彻底的堕落。 一次,亲戚的孩子来我家,他看着我同我的孩子一起玩耍,说:“等我长大了,我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杀了我妈!”我被他的话震慑了,那年他仅九岁。我说:“你在胡说吗?”他坚定地说:“不,我会这样做的。”我心里很慌,问:“为什么?”他说:“她总是打我、骂我。”我说:“举一个例子。”他说:“比如说,你的拖鞋没有放好,她就开始骂你。”我说:“噢,你可以告诉她,妈妈,这是我的家,我可以放松一下的。”他说:“她会立即说,你的家?你是靠我养活的,这是我的家。”我看着那孩子,这种父母对孩子心理上的掠夺竟然到了如此地步。我无助地对他说:“你有没有想过,试着说服她。”他说:“她会说,你敢顶嘴。只要我一顶嘴她就很生气,要打我。所以,我只好不顶嘴,坐在沙发上听她骂。”他给我说这些时,非常平静,而我却哭了。我对他说:“一切都会有希望的……”,他却毫无表情地看着我。一个九岁的孩子能如此冷静地说出这些,除了让自己麻木,我不知道还能有其它什么选择。 从母亲杀孩子,发展到现在大量报道的孩子杀父母。杀人的事天天都有,几乎都可以用人类的理性来理解,但杀母亲似乎是难以理解的。原因是生命的最早状态是依靠母亲而生存的。什么样的理由能让人杀母亲呢?这绝不是一个偶然的事件,它有必然性。许多人都曾经生活在苦难中,因为存在着爱,而使他们有了生存下去的希望。老师的训斥和辱骂,社会的不理解和不平只会使人心理变态,但还没有勇气杀人。现在到了杀母亲、就一定是到了绝望的最底限。实际上生存的最底限也是没有母爱,生存品质的最底限还是没有母爱。每一个有过孩子的成人,扪心自问,我们都做了些什么,才使我们孩子变成这样。 难道我们的生存环境艰难到了让我们丧失母爱的地步吗?我们在街上、邻居家、在某一公共场所,无处不见教训打骂孩子的现象。而周围环境却毫无反应和感觉. 当我们把希望寄托在素质教育和道德教育时,我们不禁要问:连最起码的人本性中的爱都没有的父母和老师,有什么道德和素质呢? 在动物界,如果动物幼崽出生后没有母亲,幼崽存活的可能性完全等于零。在动物的世界里,母亲跟母爱是并存的。如果幼崽由人类饲养,再放回自然界,它生存的机率几乎等于零。1937年美国哈佛大学的哈罗博士用婴猴做实验,发现婴猴对关爱的需求,超出对食物的需求。但实际这类猴子其后的处境才更引人深思,由于实验的过程使婴猴丧失了同母亲在一起的机会,这类的婴猴无法生活在猴群里,有的不久就死去,活着的几乎连跨骑的能力都丧失了。由科学家强行使其交配之后,所生婴猴几乎都虐待自己的孩子,甚至将孩子虐待致死。 从婴猴成长中,我们不难得出结论,人类的成长在心理成长上并没有多少超出动物。如果今天,我们还要谈素质和道德教育,无疑,母爱是最高的教育。母爱使人正常化,母爱保护了人类幼儿的成长,即使一个孩子一天学都不上,有母爱的他也会是一个健康、快乐、幸福的人。母爱使自然界的生命得以繁衍,得以进化,使生命的个体在自己的种类中变得强大而有优势。这个世界什么都可以丧失,唯一不能失去母爱,一个人的成长中如果失去了母爱,从本质上来讲,他就已经失去了一切。动物界,母爱基本就意味着母亲的本能,而人类所不同的是,由于异化,母亲存在,但有时无爱,有时意味着暴力、遗弃、仇恨和失望,这种现象只有人类社会才存在。而本能的丧失,是我们人类需要警觉的事情。母爱是生命世界里的天和地,是人类存在的唯一不可替代的生存和成长的保证。
关键词:孙瑞雪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