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学前教育新概念与新思考
中华民族拥有几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与教育传统,在蒙养之教上也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但是关于现代学前教育制度的理念却并非来源于我国古代悠久的儿童教育历史,它是一种“舶来品”。如果把1904年我国第一所官方开办的湖北武昌幼稚园作为我国现代学前教育制度的标志,那么,我国学前教育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也行进了将 近一个世纪的路程,也就是100年的历史。面向中国社会与学前教育实际,研究中国学前教育的实际问题,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能够指导中国学前教育实际的学前教育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理论体系应当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作为教育科学,它应当反应人类教育活动的普遍原理与规律;作为中国的学前教育理论,它又应当反映我国社会与教育的特殊“国情”。建设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理论是世纪之交的中国学前教育研究面临的新挑战。
一、中国学前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21世纪对中国早期教育的要求
今天的幼儿,将是21世纪的主人。时代对未来人才的要求,是学前教育不可回避的挑战。
(1)、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各学科领域相互渗透、相互联系和依赖加强,任何学科都难以单独发展。比如航空航天,医学、生物工程、环境保护等等,都需要各学科协同合作,这就要求培养具有厚实知识基础和能够适应各种新变化的智力,并且是一专多能,善于学习、工作和组织管理的综合性人才。这种人才需要在早期开始奠基。
(2)、国际贸易和经济冲破了国界、地界、文化、宗教和种族的分界,人际交往空前扩展。电信革命、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和普及,把人们之间的距离大大缩短,信息传递大大加快。新世纪的人,为了生存与发展,必须学会交往,学会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手段和方法。这种能力更需要从早期开始培养。
(3)、家庭规模的小型化趋势 。联合国联合调查资料表明,至1994年止,中国家庭人口已减少到平均4.2人,而日本为3.1人,美、法、英、德四国则分别为2.7、2.6、2.5、2.3人。现代时代家庭结构模式虽然多样化,而核心家庭(父母加一个孩子)将成为主要模式。家庭规模小型化对学前教育带来了新特点、新问题。
(4)、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多、底子薄、耕地少,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十几年的事实证明,独生子女的家庭条件也容易使孩子养成诸如任性、自私、娇气等不良个性特征。加强独生子女教育,需从婴幼儿时期开始,这是中国国情向学前教育提出的要求。
(5)、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这是人类的普通心理。父母一般也希望自己的 孩子长的好,为未来良好的发展打下基础。如何面对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
(6)、幼儿园是我国幼儿教育的主要渠道和主体形式。关于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的问题,可以说是幼教工作所面临的一个永恒的问题。
(7)、改革开放的形式,使中国广大农村开始摆脱封闭状态。根据1995年9月全国妇联的报告,城镇女职工1994年已达到5640万,比1985年增加了25﹪。人的需求可分为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两种。比如,我们直接访问过的广西百色地区苹果县和安徽寿县等农村,村民门都以极大的热情支持兴办学前班。急切要求让自己的子女受到良好的早期教育。
二、确定教育目标的依据
教育目标的确定,是一项政策性和学术性都很强的工作,因此必须首先弄清楚他的理论基础。一般认为,作为教育目标之基础的 知识领域主要有四个方面:社会学、哲学、心理学和学科。
1、建立幼儿园课程目标体系,必须考虑三个方面:a、学习主体的心理结构(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的结构)b、教育内容的范畴和结构(如体、智、德、美、四育或其他分类方式)c、学习者的心理发展水平(心理年龄)
2、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性情感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包括;对家庭、幼儿园、家乡和祖国的爱,对周围社会生活实践的关注,对他人的尊敬、友好、关心、同情以及自尊、自信的情感和自立、自主的精神。
3、丰富幼儿的社会经验,发展社会认知能力,道德判断能力,移请能力和解决社会生活中的某些简单问题的能力。
4、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培养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和品德,包括文明礼貌、合作友好、诚实节约等。
三、课程决策的概念、类型与层次
课程决策是课程的主要问题,所谓决策,也就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做出某种决定或选择。教什么(课程内容),什么时候(时机),怎么教(教学策略和学习活动)一种经过设计的或经过深思熟考虑的教学活动的蓝图,或者说是一种以价值判断为基础的决策框架。
课程决策从内容或类型上分,主要包括以下五种
(1)关于课程目标的决策、即确定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或者说教育活动的意图是什么。
(2)关于课程内容的决策,即确定了为了达到或实现课程目标要选择什么教材
(3)关于学习体验和教学策略的决策,即为了达到课程目标,确定学生需要做什么,教师需要做什么来帮助学生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
(4)关于课程媒介或资料的决策,即确定运用什么性质的材料(图片、非图片、直观教具)作为媒介,把课程内容展示给学习者。
(5)关于课程评价的决策,即对正在进行中的学习的进展情况或程度以及类型等做出判断评价,了解儿童的发展是为了收集反馈信息,调整教育活动计划,或者为了向家长 汇报情况反映情况等。
四、教育活动设计的方法和课程决策策略
(1)目标的筛选和确定,教育活动总是为特定的幼儿群体或班级设定的。
(2)|确定课题。教育活动设计的第二步要确定教育活动的“题目”,或者说是确定课程内容。一般来说,课题的确定有以下三个基本依据 a、本班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需要与兴趣 b、本地区的一些特殊情况 c、季节和节日背景
(3)选择与分析材料
在课题确定以后,就进入选择与分析教材的阶段,这一阶段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A、寻找教材:把能够找到的、想到的和看到的与这一课题有关的教材包括诗歌、儿歌、谜语、手指游戏、规则游戏、结构性游戏、故事、小实验、观察活动、舞蹈等等,记录在纸上,列成一张清单。在工作方式上,可以采取小组工作的方式。
B、研究与分析教材,也就是要识别教材的课程潜能,找出它与教育目标之间的联系,更明确的说,就是要分析教材的教育价值。以下面这首儿歌为例
布娃娃,布娃娃
大大的眼睛黑头发。
一天到晚笑哈哈,
又高兴来又听话。
我来抱抱你,
做你的好妈妈。
这首儿歌有什么教育价值或课程潜能?我们可以用这一首儿歌来发展幼儿园的语言和感知节奏能力,这首儿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也是比较 主要的教育价值,就是我们可以用他来培养小班幼儿的角色意识,提高扮演角色的能力。
C、制定完成课题的进度表
D、空间与环境的安排
E、教学策略
F、确定评价的目的和方法
五、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必然性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意味着 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 的基本组织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寓教育于游戏中。在某一教育阶段,以什么样的活动作为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并不取决于人们的主观愿望,而是由该阶段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的特点决定的。
第一、游戏成为幼儿的基本活动,从幼儿身心发展方面讲,是因为游戏满足了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 需要,能给他们以快乐。游戏满足幼儿生理发展的需要,由于骨骼、肌肉和神经系统的发展特点使幼儿在生理上要求不断的变换活动。
第二、游戏可以满足幼儿认知发展的需要,幼儿对周围事物充满了兴趣与好奇心,这种兴趣与好奇心是理解环境、影响环境需要的表现。
第三、游戏可以满足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需要,人际交往需要的形成与发展是人所特有的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
第四、游戏可以满足幼儿自我的表现,自我肯定的需要。游戏对于幼儿不仅仅是“好玩”或娱乐,更重要的是幼儿在游戏中可以获得影响与控制环境的能力,可以建立起对自己的信心。
所以,各种需要发动了游戏,游戏使各种需要得到了满足,需要的满足带来了快乐。
六、寓教育于游戏之中的可能性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实质上是寓教育于游戏之中。
寓教育于游戏之中的可能性在于游戏与教育中含有共同的因素,即学习。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学习,也在教育过程中学习。学习是联络游戏与教育的桥梁。
为了正确理解游戏与学习的关系,我们首先需要搞清学习的概念。
A、依据学习的内容和结果,学习可以分为:1、知识的学习,2、技能的学习、3、社会生活规范和行为准则的学习。
B、依据学习的繁简过程,学习可以被分为1、信号的学习、2、刺激——反映学习、3、连贯的依据学习、4、词语联想学习、5、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 7、原则(规则的)学习 8、解决问题的学习。
C、依据学习过程完成的方式,学习可以被分为发现式学习和灌输式学习。
D、今年来,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实现寓教育于游戏的可能性也拥有了一些保障
(1)、现代教育理论打破了“苦学”观,倡导快乐教育
(2)、打破“容器”观,承认和尊重儿童学习的主体性
(3)、打破学习方式以上课为主的传统观念,承认并倡导幼儿学习方式的多样性
七、国外学前教育新发展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理论体系,需要正确处理借鉴与发明、模仿与创造之间的关系。我们不应当以“中国特色”或“国情”为理由来排斥对于国外有关研究的借鉴。在今天的历史条件下,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理论体系,既要反对不顾中国国情盲目照搬照抄国外的理论与实践的“崇洋”心理与做法,也要反对“夜郎自大”盲目排外的本国文化至上的心理与做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了解国外学前教育的新进展,对于发展与丰富我们自己的理论很有益处。
翻开近10年来在美国出版的学前教育的许多刊物与著作,就会发现,一个新的专业词汇——DAP处处可见,它不仅仅频繁出现在许多重要的学前教育的刊物和著作中,同时围绕这个概念,正在开展一场关于课程的内容与评价、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标准等问题的讨论。目前似乎正在形成以DAP为核心概念的一场幼儿教育活动。
由于这次讨论的内容涉及到现代学前教育领域中的许多重要问题,如课程,教育质量评价标准等。这些问题同样也是我国幼教工作者关注的问题。
(一)、DAP是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practice 的简称,翻译成中文的意思是“与儿童发展的适宜的教育”,或“适宜发展性教育”,那么,适宜发展性教育的含义是什么呢?所谓“适宜性发展”这个概念有下面的含义
第一、教育要与儿童的年龄特点相适宜。
第二、教育要与每个儿童的特点相适应。
DAP概念的倡导者及提出的社会背景
DAP概念的倡导者是美国一个主要的幼教工作者组织——全美幼儿教育协会。他拥有8万名会员,是全美最大的群众性幼儿教育学术团体之一。
(二)、DAP概念的最早明确提出是在1987年。80年代开始,美国幼儿教育发生了一些不同于以往的变化,一方面是联邦政府削减了对幼儿教育这样一些社会公益性项目的资助,另一方面是各洲和地方政府将幼儿教育归入公立小学,在小学附近设计幼儿园(通常收5岁的孩子,相当于我国的学前)的做法非常普遍,而且还有27个洲赞同和支持在公立小学附近设立幼儿园预备班,招收3——4岁的孩子,由于这些幼儿园附设在小学,因此小学化的倾向比较明显,强调早期正规的学习,注重读、写、算等基本知识技能的训练,把小学的内容下放到幼儿园,为了满足家长的要求,许多幼儿园是全日制度的。这与过去的传统也不相同,儿童接受正规教育的时间提前,每天在园的时间增加,公立小学在儿童保育教育与教育方面的作用明显增强。这种现象引起了幼儿教育专业工作者的关注,1984年 ,全美教育协会(以下简称协会)颁布了一个高质量的幼儿教育方案的认证标准,试图对幼儿教育实践施加影响,认证过程中,由幼儿教育机构自愿报名。由专家评审方获得协会颁布的高质量的幼儿教育机构的认证书。在这个认证标准中已包含了DAP的思想,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协会认识到需要进一步确定DAP的含义,并使其标准可操作化,于是,在1987年协会颁布了题目为“与0到8岁幼儿发展相适宜的教育的阐明自己教育观点与主张的宣言性文件,在这份文件中,明确解释了适宜发展性的准确含义,适宜发展性的课程的设计的基本原理,成人如何与儿童交往与作用,家庭与幼教机构的关系等问题,并且根据婴儿、学步儿、幼儿等的 不同特点,提出了区分在不同阶段教育措施上适宜的做法是什么,不适宜的做法是什么,这本书出版10个月 就发行了25000册,到1992年,已经印刷8次,发行量超过30万册,在美国已经成为最受欢迎的指导性参考资料,有美国幼儿教育“圣经”的荣誉。之后,协会又发表了一系列文件,阐明自己对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作用与地位、标准化测验、课程的内容与评价等一系列幼儿教育工作中的焦点问题的态度与主张。
由于这个组织本身在幼教界的地位,以及这些文件广泛的征求了众多幼儿教育专家、学者的意见,因此其影响是相当广泛的。即使是对DAP有看法的人有不得不承认,协会的这些文件广泛传播,已成为一个并且是唯一的一个评价幼儿教育机构教育质量的标准。
( 三)、DAP作为一个专业术语被许多人所接受,但是仍然有不同的观点与批评。例如,我国幼教工作者比较熟悉的美国著名幼儿教育家斯波代克教授可以说是持有不同观点的人的代表,在1993年有他主持出版的《学前教育研究手册》中,他把DAP归入80年代 以来出现的一种新的课程模式,并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DAP尽管仍然面临着很多责难,但是也给我们提供了不少的些启示,值得我们学习与珍惜
1、DAP既不是一种课程,也不是一套僵化的标准,他是一种理论框架,一种教育哲学,他要求人们至少注意两个问题,首先是儿童如何学习与发展,其次是每个儿童独特的需要与兴趣。
2、课程不等于儿童发展,课程也不仅仅来自 于儿童。
3、DAP不是意味着教师可以不教,让儿童控制教室,任何一个好的幼儿园教育都必须是一个由教师仔细设计,准备和控制的有高度组织与结构的教育环境,但是,儿童必须积极主动的卷入活动过程。承担起他们自己的学习责任,游戏是重要的是幼儿学习的基本形式,但是,教师必须知道在什么时候,为什么以及如何去帮助儿童游戏,以丰富儿童在游戏中获得的学习经验。
4、DAP面向全体儿童,反对任何种族偏向,因此适宜于个体也应当包括适宜于幼儿的家庭和文化背景。
手工材料
关键词:思考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