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内幼儿园 >> 杭州湖州嘉兴绍兴宁波舟山台州温州金华丽水衢州其它城市   小喇叭幼教新闻园所风车论文教案随笔海外视角名师名园媒体合作依法办园商情育儿问题好书推荐

早期教育:科学育儿 莫让早教误区影响孩子成长

2008/3/27 14:24:00 来源:浙江学前教育网  0人参与

来源:人口导报  

  近年来, 孩子 的早期教育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家长重视。为了让 孩子 能够出人头地,一些家长从小就开始对 孩子 实行知识教育,胎教时听英语,3岁就能读报,6岁便参加钢琴、书法、奥赛等各种培训班……然而,国内外 专家 认为,不少家长对 孩子 的早期教育已经日渐陷入了误区。如果不及时纠正这些误区定会影响 孩子 的健康成长,甚至影响 孩子 一生的健康发展。因此,这个问题必须引起每一个做家长的高度关注。 
    
  误区一:希望把 孩子 培养成“神童”。 
    
  相关调查表明,超常和低智力的儿童所占的比例都非常少,九成以上的儿童都是一般普通 孩子 。在家长中,希望 孩子 “正常发展”的却只有三成,大多数家长希望 孩子 是“超常”的,最好是神童。一些教育机构针对家长的这种不正确心理投其所好,打出类似“培养超常儿童”的口号,对家长们最有吸引力,但结果只能是多花冤枉钱,干的却是拔苗助长的蠢事。 
    
  误区二:片面强调智力开发。 
    
   专家 们的调查显示:有90%以上的家长把教育与学习相提并论,认为学习成绩就是教育的效果。于是, 孩子 们在一岁以内开始认字,三岁以内开始学外语,3到6岁的 孩子 85%以上参加各种培训班。 专家 指出,教育是能力的培养,不是成绩的取得。教育包括的内容很多,健康的心理、愉快的情绪、合作的精神、思维的方式、动手的能力、语言的表达等等,都不是能用成绩来衡量的。它是要让儿童养成良好习惯,而不是逼迫 孩子 掌握一项专门技能。 因此,不能顾此失彼,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同样重要。 
    
  误区三:早教越早越好。 
    
  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恨不得 孩子 一夜之间成名成才。于是,早教之风越刮越烈,小小年纪的 孩子 ,整日被逼着学这学那,2岁学画、3岁学琴、4岁学外语,已不鲜见。盲目超前往往使幼儿学得快忘得也快,使 孩子 对学习产生厌倦。 
    
  误区四:“派学”“派练”,贪多求全。 
    
  一些家长将特长教育等同于早期教育,认为学得越多越好,不顾 孩子 兴趣爱好,盲目攀比跟风,要求 孩子 参加两门甚至数门特长班者并不鲜见。 孩子 处于心智发展时期,精力有限,疲于奔命,往往是事倍功半。 
    
  误区五:把婴儿当成病人。 
    
  调查发现,有80%以上的家长认为婴儿是脆弱的小生命,要像对待病人一样照顾得无微不至。 专家 认为,婴儿不是病人,他们从还是胎儿的时候就有了各种能力,一出生则有72种潜能,有惊人的适应能力。婴儿对环境的要求,除了照顾以外,还需要运动、交流,甚至是“冒险”,以挖掘自己身体里的潜能。如果把他们当成病人一样地照顾,他们的潜能就会一个个消失。 
    
  误区六:目标定得太高。 
    
  在家长们的心中,都给 孩子 设计了美好的未来,许多家长们认为:不能让 孩子 输在起跑线上。 孩子 要是晚认了几天字,少学了几个单词是天大的失误。更有一些家长,认为自己的 孩子 现在并不出色,以后也不会有“大出息”。其实人生的起跑线不止一条,人生随时都有不同的起跑点。 
     
  误区七:婴幼儿时期能力强的 孩子 长大就聪明 
     
  许多父母认为,婴幼儿早期攀、爬、坐、退等各种“活动”的数量和质量肯定跟他们长大后的各方面能力有关。婴幼儿时期能力强的 孩子 长大后就一定聪明。但美国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 专家 近年完成的对一群儿童不同时期智商和情商指标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儿童的早期表现与他们长大后各方面的能力,如分析能力、推断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之间的相关性微乎其微。 
     
  误区八:儿童在婴儿时期得到的刺激越多越好 
     
  毫无疑问,现在的婴幼儿每天接受的来自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感官刺激比以前多得多。在这种情况下,许多父母还不约而同地认为,婴幼儿得到的外部刺激应该是越多越好。实际效果与他们想象的相反。现在绝大多数婴幼儿每天接受的外部刺激不是太少了,而是太多了。在很多家庭中,小宝贝每天接受的感官刺激实际上已经超过了他们的生理极限,结果反而使小宝贝正常的智力发育受到了抑制。 
     
  误区九: 孩子 哭的时候妈妈离开会导致 孩子 情绪失衡 
     
  如果真是如此,那么当今世界绝大多数人可能都是情绪失衡者。从生理和心理的角度来看, 孩子 们的偶尔哭闹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宣泄和调节行为,年轻的爸爸妈妈大可不必每次都为 孩子 的哭闹而惊慌失措,更不要因为 孩子 在无理哭闹时自己断然离开而于心不忍或内疚万分。 
     
  误区十:对 孩子 的各种要求迅速作出回应会导致对 孩子 的纵容 
     
  一些年轻的爸爸妈妈总是很快对小宝贝的各种大惊小怪举止和哭叫行为作出反应,另一些爸爸妈妈则完全相反,他们认为过快、过早地回应 孩子 的各种要求会导致对 孩子 的放纵,从而影响 孩子 的正常发展。那么,到底谁对谁错呢?跟踪调查的结果表明,那些儿提时代曾经受到殷勤对待和回应的 孩子 并没有变坏,相反,他们长大后变得更富有独立意识,更善于与人相处和宽待他人;而那些日常要求经常受到父母怠慢甚至被置之不理的 孩子 ,长大后往往变得古板、暴躁和内向,特别是在自我心理解剖方面,他们常常表现出犹豫和不安。 
     
  误区十一: 孩子 出生后,父母与 孩子 之间的亲密关系必须马上建立 
     
  很多人认为,如同动物界的母子关系一样,婴儿一出生,就应该马上与父母建立起一种亲密关系。其实不然,任何过分急切或突发式的爱抚行为都可能给婴儿带来惊吓和不安。实践证明,循序渐进建立起来的亲密的父子和母子感情最有利于促进 孩子 的健康成长。 
     
  误区十二:如果 孩子 有特殊才能,一定会在小时侯表现出来 
     
  美国加尼福利亚匹特兹大学的罗伯特.阿尔伯特,在过去几十年间曾对各种超能儿童的有关情况进行过研究。结果表明,许多天生就有某种特殊才能的 孩子 在婴幼儿时期并没有什么特殊表现,直到后来青年时期或壮年时期的某种偶然机会(如在学校的实验室或文艺会演的舞台上),他们的异常天赋才得以淋漓尽致地自我展露出来或被某位“伯乐”发现。 
     
  误区十三:独生子女不善于与人交往 
     
  实际上,独生子女的童年生活一般要比非独生子女的儿童生活更加温馨、顺利和充满自信,因而独生子女往往具有更强烈的与周围小朋友交往和玩耍的意识,他们长大后,在工作、婚姻和家庭方面也往往更成功或更出色。不过,在一定程度上,独生子女长大后确有对社会缺乏热情的一面。 
     
  误区十四:早年被遗弃和遭受过创伤的 孩子 智力发育会受影响 
     
  一些领养别人 孩子 的父母往往有以上担心,其实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美国著名的布朗大学儿童研究中心心理学家和医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被人收养的 孩子 早年的不幸经历,在一定程度上还会激发起他追求成功的愿望,成为其顽强意志力的源泉。英国伦敦大学的精神病学家指出,即使是那些小时候生活在可怕环境中,没有得到及时解救、受过严重心灵伤害的 孩子 ,到6、7岁的时候也能恢复正常的智力水平。环境的改变完全能促使 孩子 智力的实质性增长。 
     
  误区十五:惩罚少了,姑息就多 
     
  很多习惯于用惩罚或打骂方式来教育 孩子 遵守规矩的父母,仍然笃信他们“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方法。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惩罚只会强化 孩子 的愤怒意识和攻击性。通常,肉体惩罚在最初对制止 孩子 的恶劣行为可能还有点效果,但时间一长,这种方法不但无效,而且还会严重影响 孩子 对父母的尊重和信任。 
     
  误区十六:父母冲突不会影响还不会说话的婴儿 
     
  大多数爸爸妈妈都知道,夫妻当着学龄期 孩子 的面吵架是一件令 孩子 紧张的事。但他们中的许多人并不认为,当着初生婴儿或尚不会说话的婴儿争吵,也会影响到婴幼儿的思想或情绪。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当家庭中父母冲突升级时,8个月至2岁间的 孩子 都会变得非常着急,并懂得要努力去阻止父母间的冲突。2岁以上的 孩子 ,在目睹父母之间或陌生人之间的吵架场面后,会很快地在与同伴的交往中模仿大人气势汹汹地说话和争斗,行为举止变得非常粗野。由此可见,父母应尽量避免在任何年龄的 孩子 面前争吵。 
     
  误区十七:用成人的标准衡量 孩子  
     
  每个 孩子 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他们发展成熟的年龄、具有的内在发展潜力也各不相同,然而一些家长却置 孩子 自身发展的条件而不顾,一味地用成人的标准、自我的标准来要求 孩子 ,误导教育 孩子 。 
 
                         □河南省淮阳县人民医院 常怡勇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福全幼儿园进行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论证启新程,共“研”途繁华开 ——长兴县煤山镇中心幼儿园开展2024年度课题开题论证会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