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内幼儿园 >> 杭州湖州嘉兴绍兴宁波舟山台州温州金华丽水衢州其它城市   小喇叭幼教新闻园所风车论文教案随笔海外视角名师名园媒体合作依法办园商情育儿问题好书推荐

假期里大量作业管住了孩子 黄金周怎样变成了作业周?

2008/3/27 14:19:00 来源:浙江学前教育网  0人参与

来源:人民网   

  五一长假期间,在大人们悠闲地休息放松的时候,亲戚王先生上四年级的儿子却整天埋头应付“课后生字每个抄10遍”之类的作业。语文、数学、英语,哪一科的作业都是盆满钵满。 孩子 不满地说:“真不如不放假。一到假期就布置大量作业,假期越长作业越多,把人都累死了。

  大人的黄金周怎么成了我们的作业周?”对 孩子 的抱怨,王先生也感到无奈,他说:“老师怕 孩子 们玩疯了,只好用这种方式来管管 孩子 。作为家长,我们只能与老师保持一致,督促他们完成作业。”

  一到假期就用大量作业来约束 孩子 、管教 孩子 ,是很多老师的习惯做法。至于这些作业能不能达到管教学生的目的、 孩子 们对此是怎么想的,老师们的考虑恐怕就不多了。

  老师为什么要布置作业呢?当然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但是,各科老师在假期里布置那么多的作业,能达到这个目的吗?有研究表明,学生对一个知识点的学习超过一定的次数后(以抄写生字为例,大概是3―――5遍),就会产生认知上的盲点现象,又回到懵懂茫然的状态。

  可见,老师在假期大量布置作业,除了说明老师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缺少必要的习题研讨和各科习题量的综合平衡外,还说明我们的老师对作业效果的反思没有什么兴趣,对教育心理学的了解、运用不多,自觉地用教育科学指导教育教学的意识不强。

  如果从接受心理学的视角看,我们的老师可能对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效果、效率等关注研究得不多。教育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科学,需要我们家长和老师在教育 孩子 及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认真研究、悉心体会、反复揣摩。任何不讲科学的苦干、任何随心所欲的蛮干,都不可能取得预期的理想结局。

  有报道说,一个14岁的 孩子 在学业的重压下,三年前就有了白发,如今已是白发苍苍,看起来像个小老头。知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按理说,学习本来应该是和谐的、愉悦的,是让人神往的一部开心辞典,可是我们的 孩子 如今却被学习的重压搞成这个样子,怎不让人痛心?

  作业布置随意性大,老师之间缺乏沟通,在中小学是较为普遍性的现象―――

   作业布置要有总体规划

  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小学教育工作中最不讲科学的事情恐怕就是给学生布置作业了。很少有老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过系统、全面的思考和研究;很少有学校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过系统、整体的规划和布置;也很少有教育主管部门就学生作业布置的数量、质量、类型等问题做过有针对性的规定。因此,近年来社会各界痛斥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时,虽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发过不少关于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文件,但是这些文件都只是一般性的号召,讲重要性、必要性的多,讲操作性、针对性的少,普遍缺乏指导作用,很快便成为一纸空文。

  当然,学生作业过多,还与现行的舆论导向及评价机制有关系。我们很多人有意无意地总把老师作业布置的多少、作业批改的详细与否,作为考核老师工作量及衡量老师敬业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此情况下,老师们怎能不把作业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呢?大量布置作业在所难免。

  破除学生作业过多过滥的弊端,必须加强制度建设,用刚性的制度约束来有效地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概而言之,这个制度应该包含三方面的内容:

  一是总体规划。作业布置的随意性比较大,老师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是一个比较普遍性的现象。因此,不同的学科一个学期要布置多少作业、难度如何,这些作业要锻炼学生哪些能力,要达到什么效果等,在每个学期开始的时候,老师们就要考虑好、安排好、规划好。只有事先安排好了,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心中有数。

  二是总量控制。学生各科作业合起来每天应该布置多少,其中家庭作业多少、课堂作业多少,这些作业大约需要多长时间完成,学生预习复习预留的时间有多少等,老师们事先都应该有一个测算,并做好总量控制,做到多中选好,好中选优。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和老师们批改作业的负担。

  三是总结评价。学生作业布置后,需要我们对作业的数量、质量、效果进行总结、反思、评价。只有进行了这样的工作,我们才能知道什么样的作业是应该布置的,什么样的作业是应该少布置的,什么样的作业是不应该布置的。也只有通过作业评价,才能知道教学活动中有些什么得失,需要做些什么改进等等。这样的工作越多,老师们布置作业的自觉性、目的性就越明确,针对性就越强,效果也就越好。

  学生作业布置是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老师们只有从教育科学出发,从学生学习的实际出发,努力找出时间投入少、学习效率产出高的作业布置之路,才能有效减轻学生负担,也只有这样,素质教育的实施才能有充足的时间。

  美国相关调查指出,过多作业对 孩子 学业、与家庭成员关系,甚至健康都会造成伤害―――

   作业多少和成绩高低并无关联
  
  大多数学生上了一天课回家以后还要做很多作业,这些课后作业的目的是帮助他们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美国一些相关调查指出,过多的作业可能对 孩子 的学业、与家庭成员的关系,甚至健康都会造成伤害。

  专栏作家南希·卡利什说,当看到女儿因学习负担越来越繁重而感到压力越来越大的时候,她开始对家庭作业的重要性产生质疑。她说:“我女儿上小学时候的作业量还可以承受,她也喜欢上学。但上七年级之后,她每天晚上要花4个小时做作业,她第一次说讨厌上学。”

  卡利什和另外一位母亲莎拉·贝内特访问了几十位家长和老师,对家庭作业的利弊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杜克大学对已完成的180份有关家庭作业的研究报告进行评估发现,在小学,家庭作业和学习成绩之间几乎毫无关联。到了中学也关联不大。尽管到了高中做作业对学业有所帮助,但是一旦 孩子 们做作业时间超过两个小时,这些收益就开始急速降低。”这只是卡利什和贝内特女士在《状告家庭作业》一书中所引用的研究报告和统计数据的一部分。两位作者说,做作业需要坐很长时间, 孩子 们被绑在书桌前,不能参加课后活动,过多的作业剥夺了 孩子 们所需的睡眠时间,并且给整个家庭也带来负面影响。

  密西根大学的研究机构发现,要想使 孩子 在学校取得优异成绩,减少行为问题,减少吸毒和酗酒,并养成更健康的饮食习惯,最大保障就是每天晚上父母和 孩子 一起坐下来共进晚餐,利用这段时间我们可以和 孩子 讨论时事和校园趣闻,引导 孩子 的道德价值观。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家庭作业负担繁重的时候,首先被侵占的就是晚餐时间。

  五年级教师埃里克·斯坦菲尔德说,适量的作业能够帮助学生复习他们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同时也不影响他们的课后活动和家庭生活。他认为,每天晚上做作业不超过一个小时的量比较适合。“除了默读、数学、语法等练习,还可穿插一些社会学和科学作业,用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一些家长总以“没有时间”为借口逃避对子女的教育责任,事实上问题的症结不在于时间的多少,而在于家长有无责任心―――

   增加时间,不如提高效率

  在工作繁忙、压力加大的就业形势下,家长越来越感到没有时间来教育自己的 孩子 。有两个现象较为普遍而典型:一些家长工作忙应酬多,和子女共同生活的时间少,但他们对 孩子 往往高标准严要求;也有一些家长忙于生计,早出晚归,又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这些都会影响 孩子 健康全面的发展。因此,作为家长,不妨去思考一个问题: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家庭教育的效率?怎样在没有时间的情况下教育好自己的 孩子 ,尽到家长的责任?有一些策略值得“没有时间”的家长们借鉴。

   加强责任心

  时间是挤出来的,只要家长有高度的责任心,教育 孩子 的时间总是能抽出来的。科学育儿不仅是家长的光荣责任,也是对社会的应尽义务。无论工作再忙,处境多困难, 孩子 的教育都要摆在首位。家庭教育与事业成功不是绝对矛盾而是相对统一的。无数事例说明,一些家长一开始以工作为借口强调自己没有时间,使得 孩子 思想滑坡,学习被动,家长最终要拿出几倍的时间来弥补。只有认识到重要性,并加强责任心,家长就可以分清楚事情的轻重缓急,就可以考虑推辞一些不必要的应酬,减少一些在外的时间来陪伴 孩子 ,或者抽出时间来学习别人的教子经验,提高家庭教育的实效,这样才可能做到省时增效。

   抓住教育时机

  教育是随时随地的,未必需要很多时间,重要的是因时因地施教,以取得最佳效果。如在看电视时,结合电视内容指导 孩子 正确的言行;看球的时候引导 孩子 重视团队协作精神;吃饭时进行节约教育;外出旅游时,引导 孩子 学会观察。有时在亲子交流时只要用一两句话就可以勾起 孩子 的谈话欲望,用几分钟的时间让 孩子 表达一些看法,如课堂上的情景、老师或同学身上值得欣赏的地方、 孩子 在学校的活动等等。家长在倾听时可以表示欣赏和鼓励,或稍微表现出一点点不满意,时间一长, 孩子 就会觉得家长懂他欣赏他,并会有意识地改掉不尽满意之处。

  当然家长更主要的是自己要树立榜样,因为很多时候 孩子 总是看着你做,以你为学习榜样。身教重于言教,家长要求 孩子 怎么做,自己首先要做到,不用多说话、费时间,久而久之, 孩子 在你的影响下也就形成了好习惯。如果光说不做,家长在 孩子 的心目中就会渐渐失去威信,这时花再多的时间, 孩子 也不会把家长的话当作一回事。

  总之,树立榜样意识,做个有心人,随机应变,自然施教,才能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增加计划性

  在家庭生活中,夫妻两人在没 孩子 以前可以自由安排生活。有了 孩子 要增加许多负担, 孩子 生活需要照顾,学习需要辅导,因此只有增加计划性,科学安排家庭生活,合理分工,才能提高家庭教育效率。 孩子 考试不好,教育一通; 孩子 打架了,教育一通;或者是家长心血来潮时想给 孩子 “教育一番”……这样的教育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也有些家长的教育计划很盲目,见到别人怎么做自己也跟着怎么做,结果浪费了时间还达不到预期效果。

  培养 孩子 成为社会有用之材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不能希望通过一天两天就立竿见影,家长要有心理准备,结合 孩子 心理特点个性特点,争取老师的帮助,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育。

  如果把家庭比作一棵树,那 孩子 便是这棵树上的“果”———

   给“家庭树”充足的养料

  每个家庭都是一棵树, 孩子 便是这棵树上的“果”。什么树开什么花,什么花结什么果。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家庭环境、不同的家庭文化、不同的教育方式,同样是果,在不一样的树上结出的果,其质量会有很大差异。

  家庭树上如何才能结出一个个成熟的果,甜美的果?叶子的光合作用很重要。父亲的教育、母亲的教育、祖辈的教育,都是家庭树上不可缺少的树叶。

  每一棵“家庭树”的养料来自于根部的吸收。当今的“家庭树”过多注重物质养料的吸收,造成不少 孩子 营养过剩,体重超标。其实,家庭树上果子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树根在文化土壤里的吸收。根是什么?根是父母对学习的态度,父母学习的动力、学习的能力、学习的毅力。 孩子 的“出生证”不等于父母的“上岗证”。父母教育 孩子 的过程本身也是父母自身学习的过程,即使是高学历的家长也同样需要学习。

  在当前的亲子沟通中,有一个突出问题,那就是亲子沟通话题单一,总是学习、成绩和名次“老三样”。其实,今天的 孩子 兴趣广泛,信息多元,他们多么希望父母与自己谈谈感兴趣的话题,可以从“伊拉克战争”到“朝鲜六方会谈”,可以从“2008年奥运会”到“姚明的火箭队”……为什么家长整天唠唠叨叨“三句话”?是父母本身知识储备太少,还是每天获得信息的渠道单一?在今天这个倡导终身学习的社会中,父母在 孩子 面前再也不能“倚老卖老”,不仅要带头学习,而且要向 孩子 学习。有的家长说:“对 孩子 怨这怨那,不如自己带头去学习,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只有自己强,才有 孩子 强。”

  学习是为了什么?为了致富?是,但也不全是;为了自己生活快乐?是,也不都是;为了儿女健康成长?是,也不单是……为了家庭树上结出丰硕的果实,父母要带头学习,让“树根”不断吸收知识、文化的养料,才能提高家庭生活文化的含量。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幼儿园小班主题活动:娃娃家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缅怀追思 浸润童心 —长兴县煤山镇中心幼儿园开展4月主题党日活动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