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科学理解早教 别让教育误区扼杀了聪明孩子
孩子 发呆就是浪费时间?智力测试分数低说明 孩子 笨?别让教育误区扼杀聪明 孩子
每个 孩子 都是不同的。
家长要做的应是:了解 孩子 的特点,理解他,创造适合他成长的环境。但是很多家长缺乏对 孩子 的正确理解和认识,用社会上统一的“成才标准”去要求 孩子 ,结果不但不利于 孩子 成长,还可能埋没原本很聪明的 孩子 。
误区1
孩子 发呆就是有问题
如果妈妈看到 孩子 一个人坐在房间里,什么都没做,只是看着窗外的天空发呆,一般都会认为 孩子 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或者是在浪费时间。对此,教育 专家 认为, 孩子 发呆也是一种学习,尽管可能本身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干什么,但也是处于一种学习状态中。
据介绍,学习分为“外显性学习”和“内隐性学习”,前者表现为学习某项技能等,后者则是一种无意识学习。其实,在我们觉得什么都没想的时候,大脑也是在储存、整理和加工一些信息,只是不是用意识去努力地实行而已。因此,家长应该理解 孩子 ,了解 孩子 个性、气质特色,让他们的天性得以发展,创造适合他们自由成长的环境。
误区2
“迷信”智力测试
圆圆快3岁了,在说话、运动、背儿歌、数数等许多方面与同龄宝宝比起来,似乎差一些。妈妈很着急,后来带着圆圆去检查,看看是否有智力问题。结果在测验时,宝宝的某些能力没有表现出来,不愿意开口发声、没能好好爬楼梯;面对着很低的测试分数,妈妈就懊恼不已。
“智力测验只能了解到 孩子 某些方面的能力,如果根据这个分数而贴上‘笨 孩子 的标签’,那么就会因此而忽略 孩子 在其他方面的能力。” 专家 指出,目前很多智力测验已经落后于心理学的发展实际,只能测出 孩子 的一部分能力。 孩子 的能力系统是多方面的,不应简单地以一次的测试成绩判断他的智力,应该全面了解 孩子 的综合能力,并根据 孩子 的个性采用个性化的教育方式。
误区3
“慢 孩子 ”就是“笨 孩子 ”
学一件事情比别的 孩子 速度慢,到了一个新环境很长时间不适应等,这些行为都容易被家长和老师认为是“笨 孩子 ”的表现。
专家 介绍说,这些都是适应性低的表现,但这并不代表这些 孩子 的能力不行,只是这类 孩子 的一种行为方式。“慢 孩子 ”可能学一首诗的速度比较慢,但他们一般相应地会记得比较牢、比较久,这是他们学习事物的一种习惯方式。而且,这些“慢 孩子 ”长大后很有可能具备其他“快 孩子 ”没有的优势——在遇到不良刺激比如吸毒、偷窃等诱惑时,不像那些接受快的 孩子 一样容易改变,而是抱着审视的态度去接受。国外 专家 还建议家长让 孩子 学会控制节奏,慢慢去想慢慢做一些事情,这个可以帮助 孩子 学习怎么去控制他的行为和一些语言的节奏。
误区4
孩子 “爱动”就是“多动症”
在课堂上,总有一些 孩子 会说说话,做做小动作等,而这些 孩子 往往被老师认为是有多动症。
根据列文博士八大系统理论,这类 孩子 其实属于运动机能占优势。所以,并不是所有“爱动”的 孩子 都是真的患有多动症。有的 孩子 比较聪明,听老师讲了一半课程,就已经掌握了基本要领,知道下面该讲什么了,感觉无聊便开始做做小动作。
其实,注意力集中有问题的 孩子 往往创造力非常强,他们的脑子常常冒出一些新的想法。大人们正确的方法是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存在着创造性,同时也让他们知道自己有注意力方面的问题,这样才能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
手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