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在我的办公桌上,有一本幼儿园崔老师给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自从我拿到这本书后,我就仔仔细细地阅读了好几遍。
这本指南从幼儿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方面对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制定出分段目标,并做出了针对性强并具有实际操作性的建议。书中的分段目标分成3-4岁、4-5岁、5-6岁,针对每个阶段的幼儿都有着更为细致的要求。而针对每个目标的教育建议也在我们的生活中操作起来很方便。我想这样一本《指南》应该会在我们平时对孩子的学习发展中起到很重要的指导作用。
虽然我自己是一名教师,但是我面对的大多数是8-14岁的孩子,孩子们能力水平和个性发展与我孩子是完全不同的。参照《指南》,我发现我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有可取之处:
一、在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
“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
《指南》中有这样一段话,照我的理解来说,就是不要把孩子“拔苗助长”也不要总是拿“你看人家的小孩……”这样的话来伤害孩子的积极心和自信心。
前几天女儿说想要漂亮的项链,我就准备了用于串珠的材料,一盒五彩的珍珠和线。一开始的时候我先串了一条,用于给她做样子,女儿非常喜欢。美丽的链子也立刻激发了她想要串链子的兴趣。于是女儿马上就坐在小凳子上开始了。
刚开始的时候她是喜欢什么颜色就拿什么颜色,大的、小的、圆的、方的、红的、绿的。完全没有任何规律可言,她只是想把珠子单纯连在一起而已。在旁边的我看着比较着急,于是就引导她:“你可以一颗红色、一颗绿色,这样看起来你的链子会非常美丽哦。”可是女儿一头雾水看着我说:“妈妈,我就是想把好看的珠子都串在一起啊,干嘛要一颗红色一颗绿色呢?这里所有的珠子我都很喜欢,我要把他们串个遍。”孩子的话让我忽然想到了,其实他们会用自己的方式来排列这些珠子,大人认为是好看的方式并不一定是孩子喜欢的方式,大人认为有规律就是好看,但是孩子却觉得所有好看的串在一起才美丽。于是我就不再强迫她要有规律地排列这些珠子,而是让她由着自己的喜好,用她自己的规律来完成这个任务。过了一个月后的端午节,我和女儿去外婆家做客,外婆正在做香袋,桌面上有红色蓝色的小圆珠,还有紫色的亮片。女儿一看就立刻说要做条手链,于是就自己一个人坐在小房间里开始忙上了。就在我在厨房忙的时候,女儿忽然跑来让我看她的半成品。出乎意料的是,女儿的这个作品是非常有规律地排列好的,一个紫色亮片,一颗蓝色珠子,一颗红色珠子,一颗蓝色珠子,这样的组合已经有将近10几个了。我非常惊讶,就问:“甜甜,这是谁教你的啊?”“没有人教我啊,我觉得这样紫色一颗,蓝色一颗,红色一颗,蓝色一颗,非常好看啊!”
从上次串珠子到这次串手链,期间隔了大概有1个月左右的时间,孩子就完全不一样了呢。我想我们有时家长是不是也该在教孩子的时候稍微耐心等待一下,说不定就能看到孩子自己成长的轨迹了。
二、让书成为孩子最好的老师
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拓展学习经验。幼儿的语言学习需要相应的社
会经验支持,应通过多种活动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语言的内容,增强理解和表达能力。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用机械记忆和强化训练的方式让幼儿过早识字不符合其学习特点和接受能力。
《指南》告诉我们,幼儿的语言能力发展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我觉得非常有道理。当然在运用的前提下首先要有输入。从女儿一周岁起,我就每天坚持给孩子讲一个小故事。故事的内容比较宽泛,最多的还是一些低幼的儿童读物。色彩明艳的图片,简单易懂的故事情节,都能牢牢吸引女儿的兴趣。每次只要一讲故事,女儿都是非常聚精会神地聆听。在接触了这些读物后有一段时间后我就每次在讲完故事的时候提一到两个问题,都是关于故事的内容。一开始,女儿回答得磕磕绊绊,人物事情经常要颠倒,但是慢慢地,她能非常流利地回答故事中的问题。有些故事如果讲的次数多了,女儿还能用自己的语言来复述整个故事。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有无数个“然后”和“后来”,但是我从不轻易打断她表现她自己的故事。渐渐女儿还能用上故事里面的词语来表达,如“好吃得不得了”、“热得头昏脑涨”、“高楼大厦”、“平原”、“炎热的沙漠”等诸如此类这个年龄段小孩还不怎么会说的词语。
女儿非常喜欢一本《女巫扫帚排排坐》这本绘本,每次睡觉前都会要求我读上一遍。记得一次我们出门去玩,车上她要求我讲这个故事,可是没有书的我只能依靠自己的想象来讲这个故事。当讲到“女巫跳下扫帚来找帽子,却找来找去也找不到”时,一向安静听讲的女儿忽然打断了我的话。“妈妈,你说得不对,这里应该是这样说的‘连帽子的影子也没有看到’”。我没有想到女儿不止是听故事,还能背出故事的句子来。于是在以后的读故事中我又给她加了个小小的难度,有时候讲到兴头上的时候会忽然停下来让女儿接下去,每次她都能答上来。
由于工作的原因,我不能经常陪在女儿的左右,但是只要我有空,我就会双休日时间带孩子去书店。现在对于女儿来说去书店是最快乐的事情。女儿懂得照顾长辈和小辈,懂得心疼妈妈工作辛苦,懂得同学之间要谦让,我觉得这些都归功于书籍。让书籍成为孩子们一生的良师益友,为他们的人生指明道路。
三、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并学会生活
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社会是孩子们最大的游乐场,生活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我们需要在生活中教会孩子们去学习,并把学习的东西运用到生活中。每逢双休日的时候,我都会尽可能得带孩子出去外面玩耍,鄞州公园,博物馆,游乐场,让孩子充分地学会如何与外界接触。
女儿在四周岁以前很少会到一个地方立刻交到朋友,最近一段时间每次我带她去一个地方玩,她会立刻找到玩伴,并玩得很开心。跟玩伴的交流也畅通无阻,还会相互问姓名和留电话。在和玩伴交流的过程中,孩子表现出的是大方和真诚。
我从不怕让孩子犯错误,只有犯过错,跌倒过,孩子才会学习并进步。我们家里是双层,小时候非常怕女儿爬楼梯,生怕摔倒。女儿也是属于非常谨慎的,从小到大基本上没有摔跤过。有一次她手里拿着玩具下楼来,正当她盯着玩具看得时候,忽然一脚踩空。当时我也没有提醒她,一脚踩空后,她猛得一下抓住了楼梯扶手,结果玩具就掉了。当时我也没有骂她,只是眼睛看看她。过了几秒钟等平静下来后,她自己慢慢说:“妈妈,我下次走楼梯不会再玩玩具了。”从那以后她真的是做到了上下楼梯一定扶住扶手。我想这一个教训对于她来说强过妈妈的一百次叮嘱。
学习了《指南》后,更加坚定了我对教育孩子的理念,同时也为我改正不足提供了一个方向。我始终坚信,对孩子的教育要与生活的方方面面结合在一起,不要刻意,更不能引起孩子的反感,就像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