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倾听孩子的需要,与孩子共同成长
教育部印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犹如在茫茫汪洋中遇到了一盏明亮的灯塔,让我们所有幼儿教师看到了希望,并指引我们驶向收获的正确彼岸。《指南》强调了科学的学前教育重要性,对于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家长的科学育儿能力、防止和克服“小学化”倾向、全面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学习了《指南》,让我对孩子的全面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
一、延续《纲要》精神,精化《指南》要领,以求精益求精。
我们要转变原先守旧的教育观念,尤其是打破农村教育存在的小学化倾向,完善《指南》精神。身为幼儿教师和家长的我们,在幼儿园安全重于一切的压力下,一定程度上对孩子的限制和包办过多,曾有几句话值得我好好地反思,那就是“过高的期望带来孩子的无望,过度的保护带来孩子的无能,过度的溺爱带来孩子的无情,过多的干涉带来孩子的无奈,过多的职责带来孩子的无措”,我们在教育孩子时候,处处都是一个“过”,我们的孩子如何才能独立,如何才能长大?
每当我们中班幼儿在自行进行盥洗的时候,由于玩水是孩子的天性,他们会过长时间地呆在水槽边不走开,有时搞得地面到处是积水。为了安全考虑,我以前会大发雷霆,责骂孩子的不是,甚至于制止孩子去洗杯子、洗脸、玩水等,然后自己抽一些时间把杯子洗好、毛巾都拧干了放在脸盆里,孩子们只是机械式地拿取擦一下就好。但自从有了《指南》的指引,我认为这样的包办是不可取的,只有正确的引导,让孩子学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才是真正从幼儿的需求为出发点。之后我就采取了教育、督促再讲评的机制,来促进孩子们更好地学习技能。首先,我通过晨间谈话的时间向幼儿讲述盥洗时需要掌握的一些要领和注意点,在幼儿盥洗时,我会过多关注孩子们的表现,做一名旁观者,同时选派几位小组长进行看管,让孩子间建立相互督促、共同进步的原则,从根本上让孩子知道该如何正确盥洗。最后,我要做好相应的总结工作,善于听取小组长的汇报。由始至终我只是担任引导者和旁观者的角色,其他都是幼儿间在相互交流、学习,这样的效果比我一人管教要好得多,而且我也轻松很多,更多的是我看不到“过多的干涉带来孩子的无奈”。
二、挖掘《指南》的核心价值,强调《指南》的基本理念,重新认识孩子
《指南》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个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和教育建议两部分。目标部分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样的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指明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具体方向。
对于我们地处农村的幼儿园来说,学前教育理念相对比较薄弱,很多家长都误以为把小学化的那些教学模式和要求来衡量一所幼儿园的质量,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也无奈地以迎合心态对待,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当下的幼教误区。自从有了《指南》的引领,我们对适龄幼儿该教什么有了明确的认识,通过学习,我们也可以理直气壮地向家长列举孩子的最近发展趋势,有了理论的武装,家长们的意识也逐渐改观,我们农村幼儿园迎来了全新的幼教面貌。例如,我园最大的改变是在区域环境创设中,以前的环境创伤是为了摆设而设置,孩子多数是以参观者的角色进行,现在我们为孩子开放的区域都是孩子可以操作、学习的。我们创设了“小超市”、“理发店”、“小医院”等,孩子在这里可以感受到社会生活的模拟情景,加强与人交流的应对能力,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学到了数的概念,得到了各种技能的提升等等,以最小的努力收获了最大的成果,让我们老师充分尝到了区域活动带来的教学突破。
三、让《指南》武装自己,提高专业素养,做新时代的好教师
作为幼儿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包括相关文件、专业理论的学习,观察、分析、反思能力的提高,教学研究能力的提升等等。在实际工作中多与同事交流、研讨,促进自己保教能力的提升。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学习和实施《指南》的重要意义,关注幼儿学习和发展的整体性,注重各个领域的相互渗透和整合;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在做中学、玩中学、生活中学习。同时,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在活动和游戏中,多提供一些不同层次的游戏材料和方式,促进幼儿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提高和发展。
要做好幼儿教育工作,光靠幼儿园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实现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同步和谐发展,不要拔苗助长,更不能把成人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让孩子学习他该学的东西,做他该做的事情,让孩子真正拥有幸福,快乐的童年。孩子的童年是短暂的,是不可逆行的。孩子的心是一块奇妙的土地,播下一粒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下一粒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性格的收获;播下一粒性格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幼儿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专业知识的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