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浦中幼:挖掘轻纺资源 构建园本特色
随着新《纲要》的颁布实施,打造特色、树立品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幼儿园当前的迫切任务。新《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体现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的原则”;“教师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因此,如何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因地制宜构建幼儿园地方特色,是我们园长必须思考的问题,更是进一步推进幼儿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我园地处有名的轻纺之乡——长兴县夹浦镇,家家户户都从事着与轻纺业有关的工作,织布的、染布的、收布的、卖布的……,而孩子们见得最多的也是日夜轰鸣的纺织机和各种花纹的布料,可以说,轻纺业已经渗透到孩子们的生活和游戏中。织布的各道程序以及用到的各种材料、资源对孩子们充满了魅力。为此,我们尝试从本地、本园的实际条件出发,充分挖掘轻纺资源中符合教育目标和教育价值的内容,将家乡的轻纺资源融入幼儿园课程,使我园的课程更加适合本地实际,更贴近幼儿生活。在实践中,我们注重将轻纺资源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生成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内容,让他们在主动、快乐、自主探究中获得发展;注重和幼儿共同创设具有轻纺气息的互动环境,让幼儿在环境中陶冶,在游戏中创造。构建富有地方特色的主题活动链,走特色的办园之路,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
一、了解轻纺织造文化,让轻纺特色主题活动走近孩子的一日生活
20世纪80年代,由夹浦镇原工办主任丁自立创办夹浦绸厂开始从事轻纺产业,至今已有30多年,虽然轻纺行业就在我们身边,然而很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对轻纺行业还是一知半解,比如说织布机的种类,布的种类,织布的流程、织布机的历史演变等等问题了解不够。轻纺资源要成为课程资源还需要深入、系统的了解和学习。因此,必须在前期组织教师和幼儿通过多种形式追溯夹浦镇的织造文化。
1、寻找轻纺织造文化
为了丰富轻纺织造文化的内容以及轻纺织造文化的发展史,我们组织教师和幼儿通过查阅资料发现轻纺织造文化。了解纺织机的种类,知道纺织机有喷水机、经编机、印花机、定型机等。布的种类有春亚纺、磨毛布、遮阳布、无纺布等。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认识活动《我的家乡》、《布的形成》、《各种颜色的布》、《纺织机》、《家乡的印染厂》等活动。同时,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让家长与幼儿共同收集轻纺织造文化的知识,然后将收集的资料交流,分享,归类、整理成《轻纺织造文化知识手册》,详细地介绍了织布机的历史演变、织布的流程以及各道程序中用到的各种材料、聆听本镇轻纺企业家讲述轻纺发展的相关故事和传说,了解轻纺产业是夹浦经济的主导产业,轻纺给夹浦人民带来了财富等等。
2、走进轻纺织造文化
为了了解轻纺的历史,建构系统的轻纺织造文化知识,我们开展了各类活动。组织教师和幼儿走进夹浦轻纺企业、纺织厂、印染厂、污水处理厂,看一看工厂里面各色各样的布,听一听纺织机轰鸣的声音,摸一摸五颜六色的布和规格型号不一的纺织机,谈一谈各种布的用处和布给夹浦人民带来的财富,写一写工人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和工作的艰辛。开展《我是小记者》等活动,组织幼儿访问自己的爸爸妈妈或与轻纺业有关的亲戚朋友,了解他们从事轻纺产业的经历,充实幼儿对轻纺知识的理解,让他们通过第一手资料的探讨而成为轻纺知识的“小专家”,真正走进轻纺织造文化。
二、体验轻纺织造文化,让轻纺特色主题活动融入孩子的一日生活
1、挖掘轻纺资源,建构特色主题活动版块
(1)我们在开展轻纺织造文化的研究中非常注重材料的投放与运用,结合各学科的要求开展充满布趣的课堂教学活动和体育运动,让不同的轻纺材料在不同的活动版块中发挥各自特有的作用。如运动版块:有布条为特色资源的活动,跳绳、踩绳、拔河、拉锯子;有布块资源特色的活动,网小鱼、袋鼠跳、抛接球;有筒管特色资源的活动,踩高跷,滚筒……美工版块:用布块刺绣、印染、画画、缝缝剪剪,用废丝编辫子、染色、装饰、做绣球;还有探索版块:奇妙的织布机和印花机、能干的卷布机和浆经机等等。让各类轻纺材料分别在集体教学活动、户外活动、区域活动、早锻炼、亲子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2)开展富有特色的“布趣”活动:“布趣”早操比赛、“布趣”运动会,让每位孩子自己制作沙包,开展跳沙包、砸沙包、夹沙包、螃蟹走等游戏,让轻纺特色资源融入孩子的生活,让孩子在各类游戏活动中玩出童真。
2、精选轻纺资源,充实特色主题活动内容
我们把这些随手可得的材料收集、清洗、加工、整理后,把有色的和无色的结合起来,把花布和白布结合起来,把布条和布块结合起来。运用到幼儿一日活动的各种环节中,并不断拓展它们的使用方法和使用价值。形成了我们自己特有的充满布趣活动内容:小班健康活动《乐乐筒》;中班艺术活动《会跳舞的彩色布条》、《扭秧歌》、《五彩的布》;中班儿歌《织布机》;大班健康活动《筒管的一物多玩》、《布匹搬运工》;大班科学活动《家乡的布》等,让教师和幼儿在不停地思考、不停地探索中,相互学习、共同成长。从而也充实了我们活动操作的材料,如:丰富体育活动运动器材。依托轻放资源,我们开展“教师自制体育器具比赛”,“亲子体育玩具设计”等活动,教师们用筒管制作了滚筒、高跷、梅花桩、流星球等,用布制作了“袋鼠跳”的布袋,“网小鱼”的网,布条编的尾巴、布绳、拉力器、毽子等。丰富区域活动操作材料。幼儿园各班在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形成了特色区域活动,各班的区域活动中投放的材料很多都运用了轻纺材料。如:美工区的花布粘帖画、筒管线描画、筒管娃娃,花布十字绣,布条编织,七彩布艺,印花;娃娃家的筒管绕毛线,布条编辫子,筒管系鞋带,布条扣纽扣,织布等。为深入挖掘轻纺材料在区角活动中的使用价值,我园积极开展了《轻纺材料在幼儿区域活动中应用的研究》的教研活动,分别针对美工角、益智区、生活区等进行探讨,力求把轻纺材料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3、巧用轻纺资源,创设特色主题活动环境
幼儿园应该创设富含教育价值的活动环境,真正让幼儿做环境的主人,与环境亲密接触,有效对话。为更好地展示我园的轻纺织造文化,我们根据办园理念和培养目标,因地制宜对幼儿园的整体环境进行设计,选择了轻纺中的筒管、布、丝等作为主材料,集中运用到幼儿园的外部环境中,从不同的角度向幼儿展现轻纺艺术文化。特别是对走廊、楼梯等进行精心布置,使幼儿园处处都洋溢着轻纺文化气息。如我们的新建的夹浦镇中心幼儿园一楼小班走廊用各种各样的布做成小动物,用童话故事的形式展现出来。二楼中班走廊介绍夹浦的轻纺发展史,从最古老的织布机到现代的织布机,从麻布、纱布到面棉布和的确凉,从织、印、染到各种的布以及我们生活中离不开布,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出来。三楼大班走廊是布艺长廊,从丝到白布,通过扎染把废旧的布料利用起来,做成各种各样的点心,各种各样的布艺作品。老园区小班的走廊悬挂的是用布条和筒管制作的彩虹桥和月亮船,中班走廊悬挂的是用布条和废丝做的鱼网和用各种颜色的布制作的小动物,大班走廊悬挂的是用花布制作的花布绣和用筒管制作的灯笼。有的轻纺材料可以直接当作教玩具使用也可以用来装饰楼道,如:大小、高低、颜色不同的筒管可以直接用来垒高、排序、分类、比较;如:纺织布可直接用来印染、绣花、当桌布、窗帘、床单等。
我们还组织开展了“班班有特色”环境创设评比活动,促进教师们去思考,去创造,力求通过环境的创设体现特色,对幼儿起到无声的引导、教育作用。每个细微之处都反映出我园的布文化气息,都显示出我们幼儿园对特色的追求。
4、借助家长资源,提升特色主题活动内涵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我们利用家长在轻纺行业中的不同工种,不同特长,参与我们的教育活动,从而丰富我们的课程。让家长走进幼儿园,参与幼儿园教育的全过程,和幼儿园一起成长。从最初的寻找轻纺织造文化、走进轻纺织造文化,到后来的材料收集、环境布置,无不渗透着家长的智慧和劳动。在进行“纺织布的经历”的主题探究活动中,从参观印染厂、纺织厂、浆经厂到开展纺纱、织布、印染探究学习游戏,家长们都热情参与,与孩子一起感受、体验、操作,以自身的参与支持教师和孩子们的活动。通过活动,加强了幼儿园和家长之间的密切联系,增进了家长与幼儿之间的情感交流,更好的促进家园共育的理念。
三、培育轻纺织造文化,让轻纺特色主题活动在师生间绽放奇葩
园本特色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它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发现,不断整合并逐步完善。设计——实践——反思——修整——再实践是构建园本课程的良方。鼓励教师在活动中,关注幼儿本身、关注幼儿的需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生成有价值的活动内容,让我园的特色主题活动始终体现幼儿的生活、幼儿的兴趣和幼儿的需要。经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我们找到了文化和育人的契合点,在特色办园方面有了一点点起步。在整个活动中,都能看到老师与幼儿忙碌而愉快的身影,幼儿与老师成为活动的主体。寻找、观察、发现、创造、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提升,教师在带领孩子们学习的过程中自身理论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园教师执教的中班科学活动《花布变变变》在片区展示活动中获得评委老师的一致好评。撰写的论文《挖掘本土资源,融入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实践与研究》在湖州市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中获得三等奖。作为家长也从被服务、被教育等被动角色,逐步转变成积极主动的参谋者和志愿者,成为默契的合作伙伴。
我镇除中心幼儿园外,还有6个村级教学点,中心幼儿园开展的轻纺织造文化特色教育也将在全镇各教学点幼儿园推广实施,从而让我镇更多的教师、幼儿和家长去了解轻纺织造文化,挖掘轻纺织造文化,使园本特色进一步得到完善,遍镇开花。
手工材料
关键词:夹浦中幼
- 夹浦中幼:挖掘轻纺资源 构建园本特色 2013/04/12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