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的历史
“班主任”作为现代教育词汇中的词语,人们对它似乎已经十分熟悉了。教育的研究者们把它作为理论研究的对象,已经形成了相当丰富的理论。但是,任何的教育现象都不是突然发生的,因此,对它的认识,局限于眼前的现象研究,就免不了肤浅。而“班主任”又恰恰是整个近现代教育实践与理论的重要成果之一。
毫无疑问,班主任这样一种教育角色,在教育制度上的出现,是与“班级授课制”联系在一起的。没有“班级”,当然也就不会有“班主任”。
如果要追溯“班级授课制”的思想萌芽,教育史学的研究者们认为,可以上溯到古罗马的教育家演说家昆体良。他说,大多数的教学可以用大小的声音传达给全体学生,更不必说那些修辞学家的论证和演说,无论多少听众,每个人一定能全部听清楚。
既然教学不再是一对一地进行,教师不再是面对面个别或少数学生开展的教学活动,那么教师的工作任务也就发生了变化,同时对教师的角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夸美纽斯在他的《泛智学校》中说到,“教师应当占据适当的地位,使他能看到所有的人,而且被所有的人所看见……”“教师应当像全世界的太阳,站在高处,从那里他能同时对所有的人普照教学的光芒,而且同时能发出同样的光,均匀的照亮每个人。
有了这样一种教育角色的产生,我们不禁要问:中国教育理论的特色在哪里?中国对世界教育理论的贡献在哪里?其实,我们可以自豪的说,班主任理论就是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之一。因为在“班主任”这一课题上,中国有如此之多的人在关注它,探究它,并没有自己的独到发现。
我们可以说,班主任理论已经成为独立的学科。在一定意义上,我们同样可以说,这也就表面中国的班主任理论正在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这也就使我们能够在创建新世纪教育的时候,更加具有力量。
关键词:“班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