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儿教育不负责任 幼儿园要培养“研究生”
“前些天我听说,本市一些 幼儿园 竟公然宣称,自己的教学目标是培养‘未来的研究生’。这绝对是对研究性学习的曲解,是对幼儿教育的不负责任!”日前,在刚刚落幕的第一届世界课程大会上,大会委员会主任、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钟启泉教授指出,几年来,本市教育界的研究性学习已经部分陷入困境,“研究性学习”的定义经常被曲解。 
    【事例】  幼儿园 要培养“研究生” 
“研究性学习只是一种学习方法, 
一种学习精神,而不能被当成学习目的———这对于任何学习阶段的学生都是一样的。”钟启泉教授告诉记者,不久前,他听说了这样一件事:本市一家 幼儿园 的老师让幼儿对生活中的事进行各种各样的“科学研究”,并声称要以研究性学习为目标,把小朋友都培养成未来的“小研究生”、“小科学家”,这一项举措后来还被当作“教学经验”刊登在媒体上。 
钟教授对此分析:这是典型的“画虎不成反类犬”,研究性学习决不是教学目的,学校不可能、也没有权力把所有学生都塑造成“研究生”或“科学家”。 
奥数竞赛不是研究性学习 
不少学校还将学生获得的奥数奖牌数作为衡量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成绩,在钟启泉看来,这也是一种误解。 
“所谓奥数班,严格地说只是竞赛培训班。”钟教授指出,虽然多年来本市乃至国内的学生在国际奥数竞赛上屡屡获奖,但日后在得奖学科上有所建树的学生却寥寥无几。他们之所以获奖,虽然和各自的天赋有关,但更大程度上要靠老师的机械训练,而国外参加奥数比赛的学生则大多没有专门训练,因此奥数金牌一定程度上只是得奖学生学科成绩的假象。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精神、方法,应该贯穿在学生的平时学习中,而不能被当成考试的方法。 
    【典型表现】 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 
有些老师、 专家 倡导“低年级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高年级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这也是对研究性学习的误解,它不能被肆意分解,所谓“探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其实是同一个概念。 
一些学校为赶研究性学习的时髦,纷纷追捧前沿的所谓“高精尖”的“科学话题”,让学生对此进行研究,也是仅仅对“研究”二字作了字面意义上的理解;一些学校为了突出自己在研究性学习上的“领先地位”,还竞相聘请院士、科学家担任顾问指导,不仅容易让学生对研究性学习产生误解,还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 
    研究性学习可被量化? 
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不少应景性的“研究性学习”教材,相当一部分只是一些“挂羊头卖狗肉”的教辅书,“研究性学习”无意中又成了应试教育的幌子。一些老师还特意采取传统分科教学的形态,进行“语文研究性学习”、“数学研究性学习”,甚至把研究性学习的目标肢解为各门学科的目标,这都是不对的,研究性学习是无法被量化的。 
    研究性学习=生活积累? 
有的学校老师把“研究性学习”视为“生活体验的积累”,对学生放任自流,甚至把素质教育混同于“反知性主义”,满足于“唱唱跳跳”的所谓“改革”。钟教授认为,这就陷入了活动主义与体验主义的泥沼,学科课程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区别不是知识与经验的分野。 
手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