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幼儿“第一次”,幼儿园为宝宝建立数字化档案
    第一次和小朋友斗嘴,第一次牵伙伴的手,第一次独立吃饭……上海闵行区五所 幼儿园 的老师们近日多了一项“新任务”,随着宝宝一天天长大,她们必须用数码相机或扫描仪,在第一时间记录幼童成长中的各类“标志性事件”,并定期统计测算娃娃身体状态的各种“关键”语言和数据。
日前,闵行区托幼机构进行创新尝试,在部分试点单位研发并安装了“数字化婴幼儿成长评价系统”,通过历时数年对 孩子 身体、心智发展状态的跟踪记录,形成一份完整的幼年“数字档案”。在 孩子 进入小学前,园方将把这一包含“人生初体验”的“档案”制成光盘,作为礼物送给幼儿。据透露,经过完善后,这一模式将在全区乃至全市进行推广。
“我不会讲故事”———“老师,我也会讲故事了”———“瞧,我讲得多棒”,记者昨天在莘松 幼儿园 内查到一份“数字档案”,由3行歪歪扭扭的字和3张照片组成的电脑幻灯片,展现了5岁 孩子 小扬几星期内的转变。刚开始,他很不擅于表达,总是把“我不行”挂在嘴上。老师发现后,及时调整教育方案,经常提供故事磁带和幼儿图书,刻意让他在众人前表现,如今小扬已能大胆地在同伴面前表演。
负责记录的老师告诉记者,“数字系统”建立后,教师们每日时刻关注儿童生活中表现出的细节,并通过创设专门的情景以及实验操作等方法,测试出每个 孩子 的语言、逻辑数学、人际关系等智能,并及时发现其特长及弱点。
“数字档案”还为每个幼儿建立了一个数据库,定期输入幼儿的身高、体重、血色素等基本数据,并以此制成曲线图。这样,保健老师可以清楚了解每个 孩子 的不同健康状况,并制定不同食谱,比如,贫血的 孩子 可以吃到包括红枣、猪肝、菠菜等加餐。
幼教 界人士认为,“数字档案”是对幼儿全面、公正、系统的评价,有利于帮助家长了解 孩子 身体、智能的发展程度是否达到平均水平。凭借系统建立的成长数据库,教师能够开展个别化教育,并了解所有幼儿的整体状态。  
手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