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何妨真正贴近孩子童真的心?
“每次我想更懂你,我们却更有距离,是不是都用错了言语,也用错了表情?”最近,一首苏芮和潘玮柏演唱的描写父母与子女间代沟的歌曲《我想更懂你》很是流行。又到了“六一”儿童节,在家长看来,循例给孩子买礼物、或者带他们去游乐场。但是面对越来越多“说起话来一套一套的”的“小大人”,我们能不能多点新意和诚意,比如真正听听孩子内心的愿望,看看我们是否真的能了解孩子们想要的快乐。
“小大人”泛滥是喜还是忧
“你长了一张慈祥的脸,你有一双很灵巧的手……”饭桌上刚一见面, 6岁的小女孩思思就对赵阿姨展开了攻势。“孩子的嘴甜得不得了,我都没想明白,那小小的脑袋里怎么装了那么多赞美人的话。现在的孩子太不简单了。”
有赵阿姨这样想法的不在少数,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现在“小大人”已经成了一个普遍的现象。在成都东城根街一家儿童影楼门口,几幅儿童写真赫然挂在门口,照片上的孩子浓妆艳抹,摆出的姿势也颇有“明星”风范。影楼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不少家长为了奖励孩子获得好的学习成绩,或者祝贺孩子生日,都把拍摄写真集作为礼物。看着这些仅仅几岁的孩子就像大人一样化妆、拍照,不免让人觉得有些许不协调。
成都市某幼儿园的林老师则告诉记者,每天早上接孩子上课时,走廊里就像是在举办时装发布会,有的小女孩穿的吊带衫、迷你裙时尚得连老师都自叹不如。有些年轻妈妈甚至带着孩子去高档美发店设计发型,给孩子涂上色彩鲜艳的指甲油和化妆品,“现在的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成熟、最特别的那一个。”林老师不无感慨。
已故著名画家黄胄的夫人郑闻慧说,儿童的观察很感性,容易对局部的事物发生兴趣,因此儿童美术作品很少考虑整体布局,而是随性地突出某一局部。现在许多儿童美术作品有太多成年人雕琢的痕迹,甚至是老师或家长亲自动手。比如刻意模仿大师的路数下笔、老师不断要求孩子们按照同一模式进行绘画。
儿童艺术教育专家高明生说:“大部分貌似少儿美术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死板僵化,体现不出少年儿童天真活泼的个性。”
在广西南宁一所小学,记者了解到:从小学四年级开始,有些学生就会刻意摆出一副“我是大人”的架势。他们故意打扮得很另类,坚决抛弃了跳皮筋、打沙包、乒乓球之类的“低龄游戏”,更喜欢去滚轴溜冰场、迪厅、网吧之类的公共娱乐场所。
今年年初,记者为采访评比新型三好学生在成都某小学组织了一场座谈会,座谈的学生并没有事先挑选,而是随机选择的。可会上每个孩子的发言几乎都格外成熟,有条有理,“正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认为……”“我今天发言的主要内容有三点”等提纲挈领的成人型开头时有耳闻。
为何我们爱孩子 却难以“蹲下”了解孩子
著名儿童文学女作家秦文君曾说过:“大自然不需要早熟的果子,因为那是生涩的,不甜美的。人类需要渐渐长大的儿童,揣着童心的、儿童样子的儿童,才是长久的、健康的、醇美无比的。”
“小大人”现象其实是一种不健康的“人格早熟”,除了受社会大环境和升学压力的影响外,学校、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浮躁心态也是重要原因。现在不少学生评优、竞赛中都需要考察表达能力,为了争取好名次,一些老师和家长干脆亲自为孩子拟稿,反复训练。在这种“表演秀”中尝到“甜头”的孩子,很容易把打着成人印记的表达方式学到家。
不少老师和家长抱怨孩子越来越会“揣摩大人的心思”“投大人之所好”,而根源恰恰在于成人日常生活中急功近利的心态和表现,被是非道德观念尚未成熟的孩子误以为是“成功的法宝”。
儿童成人化,这种越来越明显的现象是儿童的提前成熟,还是儿童的提前世故?无论得出哪种结论,首先要反省的就是家长、老师和社会成员---我们这些“大人”,是我们过早地让孩子进入了成人世界。
四川省社科院教授胡光伟说:“现在孩子短暂的童年已经被上课、写作业、上特长班压缩得没有多少空间了,甚至连基本的睡眠时间都难以保证。如果再把他们心底那种儿童特有的纯净、稚嫩、幻想、好奇剥夺掉,那么孩子确实就不再是孩子了。”
其实,每个成年人的行为都带着自己家庭的烙印。家长的私心、抱怨、功利,甚至惟钱、惟上,都能在孩子的言行中表现出来。在儿童成长的最初阶段,家长还是要把这些小树的主干挺直。因为弯一点儿,它都不可能长成笔直的大树。
听听孩子的真心话 还一个“童年”给孩子
在桂林市育才小学五年级,记者随机选择了一个班级进行“六一愿望”的调查。刚开始记者没有强调问卷可以不记名,结果收上的几张署名的纸条,上面写的是:“希望学校组织文艺汇演”“六一节我会用知识充实自己,自觉去读书”等答案。
当老师马上声明可以不署名,请同学们写自己内心最真实的过节愿望后,同学们马上喜笑颜开,表情明显轻松起来,纷纷交头接耳,在纸条上认真写下自己的心里话。
经过统计,班上40多个同学有一大半都在“六一愿望”里表达了“希望老师不留任何作业、放一整天假”的心愿。有一个小朋友苦恼地抱怨:“为什么每年的六一都是学期末呢,搞得我的爸爸妈妈都要安排这一天让我复习准备期末考试?”还有好几个小朋友写道:“六一这天我们希望和枯燥的作业说再见!”或是“作业太多我太困了,六一想好好睡个大懒觉!”
有一个小朋友的纸条让记者印象深刻,纸条上画了一个可爱的笑脸并写着:“我不喜欢去看学校组织的联欢会,因为老师老是要我们安分守己地坐在台下,不能乱说乱动,我想要参加吹蜡烛、钓鱼这样的游园活动,可以凭自己的努力得到奖票,换成我爱吃的糖果。”
在孩子们最想得到的节日礼物一栏,记者看到像小狗小猫、芭比娃娃、电动游戏这样虽然幼稚却充满童趣的礼物,“当仁不让”地排在最靠前的位置。而精神方面的礼物也是孩子们内心期盼的,比如很多孩子写道:“我想要爸爸更多的爱,他很忙,很少陪我吃饭”“爸爸妈妈离婚了,现在我总是只能单独和其中的一个吃饭,希望六一的时候他们可以一起陪我吃大餐和去游乐场。”
29岁的成都市民林晓妮说:“前不久我在读者杂志上看到一个故事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一个父亲为了带孩子去看马戏团表演的承诺而推掉了重要的商务谈判,当妻子提醒他说,马戏团来年还会再巡回表演时,父亲只说了一句‘是的,马戏团也许明年还会再来,但儿子的童年只有一次。’”
是啊,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还是让孩子多保留一些童年的记忆吧,让他们在自己的同龄伙伴中快乐地成长。成人的世界虽然很精彩,等他们有了成熟的心智、相当的分辨力再加
关键词:六一何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