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七龄童拿万元首饰卖了十元
义乌一个7岁的男孩,把家里的贵重首饰拿到外面,卖了10元钱,面对妈妈的质问,还振振有辞地说:“妈妈,那些东西反正你也不用。”父亲赞儿子有“经商天赋”,母亲则担心儿子成为败家子。杭州教科所副所长韩似萍老师昨天对此认为:这个孩子的行为,其实只是一种没价值观念的模仿行为,父母的看法均有偏颇,孩子还无法理解价值观,父母应该提高自己的价值观念,并逐步教育孩子培养这种观念。
儿子我做了一个大买卖
十元钱卖掉万元首饰的孩子,名叫楼方晓(化名),在义乌一家幼儿园读大班,爸爸妈妈都是义乌本地人,一个办厂,一个照顾摊位。
妈妈许女士发觉家中的首饰“失踪”,是上周一的事。“一对金手镯、一串珍珠项链,都是婆婆当年送给我的结婚礼物,当年花了一万多元钱买的。”许女士说,“我平时一般不戴首饰,为参加周二一个朋友的婚礼,才想到要打扮一下。打开首饰盒才发现,金手镯、珍珠项链都不见了。”
许女士家雇有保姆,在她家已干七年,是个本分人,和许女士处得像姐妹。得知家里少了首饰,保姆才想起,上学期,幼儿园发动小朋友带旧玩具,到园里开办“小超市”:让孩子们以旧玩具换旧玩具,或以一二元的价格卖掉自己不要的玩具。小方晓早已喜欢上这样的“交易”方式,且一发不可收,把“生意”从幼儿园做到了小区。
这学期,小方晓已有七八次把家里的东西拿出去,跟人家交换、“交易”了。有一次,用一个奥特曼玩具,换回一架遥控飞机;有一次,用爸爸的一只名贵打火机,换了一包“上好佳”;上周末午休时,小方晓又拿了一个纸盒去换东西……
许女士找儿子询问,儿子坦然地说:“妈妈,那些东西我卖了,反正你也不用。我卖了十元钱呢,这可是大买卖!”
家长父亲高兴母亲担忧
在看待孩子卖首饰的问题上,楼先生、许女士的反差很大。“我家儿子不错啊,这么小就晓得做生意了,有乃父风范,看来有做生意基因的遗传。”得知孩子把首饰卖了,楼方晓的爸爸很高兴。楼先生对记者说:“现在亏点没关系,家里不缺这点钱,可贵的是孩子有做生意的天赋。”
不过,妈妈许女士却有些担忧。她说:“我是做生意的,孩子父亲是办厂的,家里是有些钱。这次孩子‘卖’掉的首饰如果要不回来,我最多也就是惋惜婆婆给的这份心意丢了,钱多钱少,我倒真不在乎。但通过这事,我发现的大问题是,儿子卖东西成瘾了。这样下去,万一孩子长大成了败家子,怎么办?”
楼先生认为妻子是杞人忧天,属于妇人之见。许女士则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子方式:“平时孩子要什么,我们就买什么,贵重首饰甚至保险柜钥匙,都让他当玩具玩,这样下去,他也许会不珍惜已拥有的东西。孩子的本质很好,我就怕教育不当,长大后不成器。倒真想找人讨教一番,该如何教育孩子。”
专家父母要有价值意识
7岁小孩卖妈妈首饰的事,在爸爸的亲友中已传开。由于孩子“交易”时,有几个小朋友在场,有了“小证人”,起初还否认买过金手镯、珍珠项链的另一家孩子,在其父母陪同下,最终将首饰原价“卖”还给了楼方晓。
亲友中较普遍的观点是:这不过是孩子“过家家”,既然家里没啥损失,也没必要再担心了。孩子会“做生意”,不算坏事。
杭州教科所副所长韩似萍老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实孩子的行为,只是一种没有价值观念的模仿行为。以前,他在幼儿园进行过玩具互换的“交易”活动,后来,把家里东西拿出去卖,是这种“交易”活动的延续或者说是模仿。在孩子眼里,这些都是玩具。没有价值观念的孩子做出这样的事情,并不奇怪,因此,并不能理解为孩子有经营头脑。
7岁的孩子还难以接受价值观念的教育,父母就应有足够的价值意识,把这些贵重的东西放在孩子无法接触到的地方,而不应让他当玩具玩。母亲的担心也没必要,毕竟孩子还小,等孩子长大,有价值观念了,这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手工材料